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罗永浩放过西贝再反转,彻底惹怒网友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新行情)

得理不饶人。

出品 | 新行情 作者 | 李新

罗永浩再发文谈预制菜

本以为罗永浩和西贝的事已经告一段落,没想到还能再起波澜。

近日,时隔数日罗永浩再发文谈预制菜,表示,“用预制菜给消费者知情权,其实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复杂,行业里早就有一些基本定义了(见附图),以这个做基础细化一下就可以。对我个人来说,如果是在超市或平价快餐厅,这个表里所有的级别我都能接受;如果是在正式一点的餐厅,我能接受全部的I级,大部分的II级,少部分的III级,IV级完全不能接受。”

图源:罗永浩微博

对此,有的网友觉得反感,表示,“罗永浩你不是结束这个事件了吗?怎么还在叽叽咕咕说个不停,有意思吗?为了流量真的是没有底线了。”

图源:财联社微信公众号评论区

也有的网友表示很高兴看到罗永浩发言,“终于等到你出来了,可把我急坏了。”

图源:罗永浩微博评论区

还有的网友看似清醒地表示,“罗永浩是聪明,公关高手,但是仅此而已。”

图源:财联社微信公众号评论区

可见,网友们对于罗永浩还在揪着预制菜这个点不放的行为各执一词,毕竟,罗永浩此前可是说过到此为止的。

对于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之争,具体经过大致如下——

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贵”,称体验“恶心”。

图源:罗永浩微博

次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称门店“100%无预制菜”,谴责罗永浩言论损害商誉并表示将起诉。

图源:微博

紧接着,罗永浩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用预制菜的证据,并于9月12日晚通过多平台直播,展示西贝后厨多款保质期9到24个月的预处理菜品来质疑西贝。

图源:罗永浩直播间

而后,9月13日深夜,罗永浩发文宣布西贝事件告一段落:“我要忙正事了,已经耽误了一些工作。”

图源:罗永浩微博

结果,没过多久,贾国龙在行业群的表态截图流出,他表示西贝将学胖东来做到透明,并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

图源:罗永浩直播间

罗永浩得知这一消息后忍无可忍,在微博多次发文回击。

图源:罗永浩微博

9月15日,西贝发布官方致歉信,承诺将在2025年10月1日前完成全国门店九大调整。

图源:微博

对此,罗永浩再次发文质疑西贝此前“无预制菜”承诺、10月1日前是否仍售“剩菜”等问题。

但不久后,罗永浩又再度发文,表示决定放弃追究西贝。

图源:罗永浩微博

到这里,这场互联网“口水战”似乎到这里就结束了。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时隔数日,罗永浩又开始提及预制菜,这难免让人觉得是没有放过西贝的意思,毕竟,如今只要提到预制菜,很难不想到西贝。

当然了,罗永浩的真实意图只有他自己清楚,大家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

预制菜的风吹到了四面八方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贝预制菜”风波下,“现做”一词竟然成了餐厅的烫手山芋。

有网友发现,绿茶餐厅已经悄悄撤下了门店外“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广告语。同时,绿茶餐厅外卖的一次性餐具上,原本印有的“无预制菜”字样已被涂黑。

图源:微博

并且,绿茶的调整并非个例:部分连锁中餐厅删去官网“无预制菜”“全现做”表述,家常菜馆撤下“厨师现炒”海报,火锅店将“现切鲜肉”改为“新鲜鲜肉”,均在弱化“现”字承诺。

不难看出,“西贝预制菜”风波发酵后,餐饮行业陷入了“现做”的信任危机。

而“现做”从亮点变“烫手山芋”,核心原因可能是——

一方面,“西贝风波”打破了消费者信任,让大家不再轻信标语,转而要求验证“现做”流程,餐厅若无法举证容易陷入危机;

另一方面,完全“现做”需更高的运营成本,部分餐厅宣传本就有“水分”,舆论压力下怕被曝光成第二个“西贝”,只能撤标语。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现象也体现了行业认知的转变——

过去,消费者在意“现做”,如今,消费者更看重“透明”。比起承诺“现做”,消费者更希望餐厅公开食材来源、预制菜使用情况等信息。

正如业内专家所言:“消费者反感的不是预制菜,是用‘现做’误导、剥夺知情权。”

可以说,这场“现做”危机,实则是在倒逼餐饮行业进入“透明化竞争”的新阶段。

这对于消费者而言,能获取更多信息;对于行业来说,虽然可能会有短期阵痛,但是只有摒弃虚假宣传、回归诚信,才能长久良好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罗永浩放过西贝再反转,彻底惹怒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