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实习生刘彤
9月22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民生保障篇。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华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民政系统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解决民政领域群众急难愁盼。
“兜底性特殊困难群体基本民生保障更实更牢。”雷华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561.22亿元,年均保障约193.84万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建立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机制,截至目前,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824元/人·月、657元/人·月,相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4%、38%;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达到1647元/人·月、1264元/人·月,相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4.3%、41%;临时救助水平达到2248元/人·次,相比“十三五”末增长48.68%,五年累计救助81.45万人次。全省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人口中115.12万人纳入低保、特困或临时救助范围,兜底保障更实更牢。
发布会透露,在加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方面,我省建立孤儿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省集中和分散供养孤儿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2623元/人·月和1622元/人·月,相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4.5%、23.8%,较好保障了全省2.2万余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全省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的配备、培训实现全覆盖,为当前9.2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和62.5万名流动儿童提供了关爱保护。
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统筹资金15.7亿元支持336个县级和区域性特困供养机构改造提升,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4.5%。全面推进特困供养机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理顺农村福利院人、财、物管理体制,基本实现失能特困人员县级集中照护。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共完成10万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1.97万张家庭养老床位。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拓展县、乡、村养老服务网络,全省新建乡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460个,提档升级农村互助照料中心1000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