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子路问津’典故里的孔叹桥具体位置在哪?”9月17日,武汉市新洲区问津书院里,来自孝感的历史爱好者李女士掏出手机,点开刚关注的“武汉市新洲区问津书院”公众号,点击下方主菜单“走进书院”,再选择“AI 馆员”选项,对着弹出的对话界面轻声发问,三秒后屏幕上便给出了详细的回复。这座因《论语》典故得名、被誉为“中国最古老大学”之一的千年书院,正因全新上线的AI馆员服务,开启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的新篇章。
新洲区问津书院坐落于新洲区旧街街孔子山南麓,是湖北省唯一以“孔子使子路问津”典故命名的儒学书院,始建于西汉年间,距今逾2000年历史,被誉为“楚天文脉之源”。2002年被授予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书院依山而建,青砖黛瓦掩映于苍松翠柏之间,现存三进院落格局,仪门、讲堂、大成殿等错落有致,既是探访儒学圣地、感悟楚风汉韵的绝佳去处,亦为现代人寻觅“诗书继世”精神家园的静谧之地。
“仲子祠的建筑特色有哪些?”在问津书院东配殿的首殿仲子祠前,武汉理工大学学生王玥对着AI 馆员问道。刚进书院时,她就对仲子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注公众号激活AI馆员后,难题迎刃而解。“仲子祠为砖木结构,采用硬山形制,这种结构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较为常见……”AI馆员的讲解让王玥恍然大悟。
在问津碑林区域,几位老年游客仔细读着碑石上面的文字。“问津碑林一共立了多少块碑石?”刘大爷对着AI馆员提问后,系统很快识别给出答案:“共立碑石18块,碑刻文选自清光绪版《问津院志》,包括《春秋祀典原序》《孔子山碑亭记》《齐安郡晚秋》等碑文16篇”,老人们笑着说:“自己手机上就能弄明白,真方便。”
除了AI馆员的即时问答外,问津书院打造的“智慧游览矩阵”也让体验愈发丰富。记者现场点开“智能讲解”功能,手机随即响起清亮的语音:“您当前位于大成殿前,大成殿是问津书院中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祭孔的主要场所……”讲解不仅涵盖丰富的知识,游客还可以自行根据游览节奏切换讲解内容。滑动屏幕,调出“全景VR导览图”,指尖轻点便能将整个书院的美景尽收眼底。
在问津书院仪门背后,线下AI照相机前正排着小队。李女士站到镜头前,屏幕上立刻弹出“问津书院”古风场景模板。按下快门的瞬间,系统自动将她的影像与古画风格背景融合生成图片并打印出来。“不用修图就能拍出古风大片,太适合发朋友圈了。”她还将电子照片保存到手机留作纪念。
据新洲区问津书院管理中心主任胡杏荣介绍,AI馆员高效融合DeepSeek算法与权威史料数据库,24小时响应咨询,无论是计划前来参观的游客,还是想深入了解问津书院,AI馆员24小时不间断守候,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化服务,让游客尽享便捷的参观之旅。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让游客离院后仍可随时查询,上线不足一月,AI馆员已成为游客了解书院的“贴身向导”。
“引入AI馆员是书院在文旅融合方面的一次大胆尝试。未来,书院还将不断探索AI技术在文化传播、教育研学等领域的应用,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服务,让古老的书院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胡杏荣说。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殷洁 杨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