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发枝
当前,湖北正大力挖掘利用长江文化资源,有效驱动“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今天,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已超越简单的资源堆砌,演变为一场关于文化价值、产业生态与创新能力的系统性竞逐。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要锚定以下五大核心内涵。
文旅资源的全球独特性
独特性是文旅资源的基因密码,也是目的地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它源于自身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与人文积淀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如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卢浮宫、黄山的“奇松怪石”、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等,均体现了地理、历史与文化的独特耦合,展现出“全球唯一性”的审美价值。
湖北文旅资源的全球独特性,植根于“三千年文脉未断,九省通衢万象交融”的文明积淀。从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到武当古建的天人合一,从曾侯乙编钟的礼乐华章到辛亥首义的革命烽火,全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产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名人荟萃。如何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不可替代的文旅产业竞争力,需要总体规划、系统布局。如重点构建以“神武峡”生态轴线和“赤黄红”文化轴线为“双轴驱动”的文旅品牌矩阵,将散落省内各地的文旅景点“明珠”串联成具有国际辨识度的文化线路“项链”,锻造不可复制的全球文旅标识,持续提高湖北文旅的全球独特性和影响力。
文旅产业的全链融合性
文旅产业全链融合性是指以文旅资源内核为轴心,通过产业链的系统性整合实现多维度协同发展。具体而言,围绕“资源开发、内容创制、产品服务、消费体验、衍生增值”等环节,打破传统产业边界,纵向产业链全链条贯通,横向产业集群跨区域协同,最终推动文旅产业由单一业态向综合性产业生态系统转型。
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湖北文旅产业融合需把握三大趋势:一是资源开发上,从景点的空间叠加转向打造数智文旅新场景,实现传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价值挖掘上,从门票经济转向体验经济,激活夜游、康养、研学等新增长极;三是治理模式上,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治理共同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只有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逻辑,才能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的良性互动,为湖北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持久动力。
文旅服务的国际品质性
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必须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文旅服务体系,这是提升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一体系至少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智慧化建设,二是服务主体的专业化、人性化、国际化能力升级。这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面向国际游客的高品质服务保障。
湖北应实施以“文化赋能+智慧驱动”推进系统性服务升级。在严格对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等国际规范的基础上,在场景设计、解说系统等方面深度融合楚文化、长江文明等地域特色资源。同时,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造涵盖智能导览、需求预测、质量监测、应急响应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推进智慧文旅生态系统建设。
此外,湖北应着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文旅职业教育与认证体系,重点培养兼具数字应用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尤其应加强非遗传承、解说服务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国际化素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文旅体验的深度沉浸性
文旅体验的深度沉浸性是指游客在特定文化场景中,通过多感官的信息整合与情感融入,达到全身心投入的体验状态。这种沉浸感打破了传统观光式旅游的浅层模式,促使游客从被动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共创者”,不仅可以提升游客满意度和文化认同,也能为文旅项目打造独特优势。
湖北的“知音号”正是典型代表,它通过历史场景数字化复现、交互式叙事等创新路径,成功构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沉浸体验模式。面向文旅融合新阶段,湖北还需进一步推动文化符号的创新表达、科技赋能参与机制,着力破解同质化竞争困境,推动沉浸式体验从技术应用层面向价值创造层面跃升。
文化传播的持续创新性
文化传播的持续创新性是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核心驱动力,它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要求我们既要坚守文化根脉,也要善用跨界融合激活文化生命力。例如借助数字技术动态复原文化遗产、利用社交媒体增强受众参与,使传统文化突破时空限制,形成“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现代叙事。
作为长江文明重要发源地与楚文化核心承载区,湖北文旅发展仍面临文化价值转化不足的挑战。破解的关键在于构建具有荆楚特色的文化传播创新体系。在内容维度,系统梳理楚文化基因谱系,运用考古学、符号学等方法提炼楚式建筑、青铜纹饰等文化符号中具有人类文明共通性的价值符号,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IP;在技术维度,可依托“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优势,开发数字孪生博物馆、文物全息交互等技术应用场景,构建虚实融合的文化传播新图景;在传播维度,应建立“中心辐射+节点扩散”的全球传播网络,通过国际社交媒体、云端文化展演等方式实现荆楚文化的广泛传播与价值共鸣。
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一方面,要着力挖掘具有全球稀缺性的文旅资源,系统推进文旅产业的跨界融合与全产业链升级,以此实现文化体验的深度沉浸;另一方面,要构建国际化的智慧服务体系和具有文化辨识度的传播平台,增强持续创新能力与全球对话能力。唯有双维协同、螺旋推进,才能全面提升湖北文旅发展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