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别让“实习内卷”消耗了青春的成长势能

当同窗的实习offer成为宿舍夜谈的资本,当招聘软件上“大三优先”的实习岗位被一抢而空,当社交媒体上“00后手握5份大厂实习”的帖子在朋友圈刷屏,一股难以抗拒的焦虑潜流正在高校象牙塔内无声蔓延。“短平快”的盖章实习、打杂式“工具人”现象泛滥的背后,既有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压力,也有企业、高校将实习经历简单等同于能力的评价偏差,让年轻学子陷入盲目内卷。

实习本是校园与社会的摆渡船,如今却成了“履历装饰品”。过度内卷不仅冲击学业根基,让专业课出勤率随实习时长下降,更易滋生投机心态、加剧心理焦虑,消耗着青春的成长势能。破解困局,需多方合力拿出硬招实策。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是鸡汤而是真理,专业课才是职场底气的“原始资本”,与其在无效实习中“刷经验条”,不如先筑牢知识体系这座“地基”。这样才能在实习中高效转化,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选择实习时,别再盲目追求“大厂光环”,结合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优先选择能接触核心业务、有导师指导的岗位,哪怕规模小,只要能够积累真经验,也比在大厂当“螺丝钉”收获多;此外,实验室的科研攻关、乡村的社会实践、社团的协作创新,都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何必挤在实习独木桥上内卷?

别再用“有没有实习经历”当唯一KPI了!我们呼吁高校建立一套科学的“实习质量评价体系”,从实习岗位与专业的匹配度高不高?学生参与项目程度深不深?实践中的知识有没有真正变现?将评价结果与学分、毕业挂钩,让“水实习”无处遁形。此外,还希望高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设计梯度实习计划。大一安排认知性学习;大二开展专业相关的课程实习;大三设置综合性实习,对接未来职业方向。同时,我们期盼高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联系,不仅仅是搭建实习平台,让学生有去处,更要擦亮眼睛,当好学生实习的“过滤网”,选择优质企业进行合作,加深交流,让学生能真正地留在企业,完成从实习到就业的完美过渡。避免学生“瞎实习”“白实习”。

实习生不是企业的“免费打杂工”。我们呼吁企业根据学生专业背景制定“成长型实习计划”,让学生逐步熟悉业务工作,全程接触真实工作场景,完成从校园走向职场的完美过渡;我们希望企业为实习生安排带教导师,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复盘等课程,让实习生真正地劳有所得,学有所成。再者,实习并不是短短地待几个月就够了,对于表现优秀的实习生,我们提倡企业提供转正通道或出具含金量高的推荐信,把实习当作“人才储备库”而非“免费打杂岗”,才是真正的双赢。

别炒“焦虑风”,成长路要“多容错”。别再渲染“00后手握N份大厂实习”的焦虑了,大学生在科研、公益、基层实践等领域的成长故事也值得被看到;行业协会是时候出台实习行业规范了,让大学生们的权益得到保护,杜绝“无效打工”;家长更要放下攀比心理,孩子不是“别人家孩子”的复制品,鼓励孩子根据自身节奏探索成长方向,比盲目攀比更重要。

青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少些实习内卷的焦虑,多些深耕细作的耐心。当学生能自主规划成长路径,高校能严把实习质量关,企业能提供真才实学的机会,社会能包容多元发展,青春的势能才能真正转化为长远发展的动力。毕竟,最好的履历不是盖满章的实习证明,而是闪闪发光的真才实学。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羽洁、谭文媛(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共青团宜都市委员会)

责编:闻玉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别让“实习内卷”消耗了青春的成长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