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印象教师 时代新声”专题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刘雅靓)“况老师,您种的花好美啊!”当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教师况薇分享自己种的花,并带学生去她的花园时,常能听到这样的惊叹。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况薇深爱这个比喻,她常将自己想象成南山下耕耘的农夫,“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于天地间默默耕耘教育的一亩三分地。在她看来,教育是一场躬耕,朴实且充满诗意。
况薇与光谷四小的初相识,便一见倾心,对每一个遇见的孩子亦是如此。她本心随性,生性敏锐,自然情怀是她人生的底色,也是教育的本色。十年间,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唯有细水长流的坚守,将与学生的故事连成行,把日子缀成诗。
“生态化”班级管理模式:让你站在世界中央
班级管理无定法,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性格温和的况薇,曾试图戴上“威严”的面具,可纯真可爱的学生总让她“破防”,于是她选择做真实的自己,发现温柔与真诚也能成为管理班级的“杀手锏”。
十年里,无论是自己一手带大的班级,还是中途接手的;无论是光谷四小“本土”班级,还是偏远地区交流时所带的班级,在况薇手中都能变得井井有条。她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让他们以自洽自主的方式成长。从低段的心愿集章手册奖惩制度,到中段的班级岗位认领制度,再到依托人人通小红花的动态评价机制,没有过于严苛的规定,也没有刻板的按章办事,而是充满了灵活性与包容性。这种“非典型”的班级管理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自得其乐。
班级评选时,默默关灯关门的孩子、虽调皮但在足球比赛中为班级荣誉落泪的“捣蛋鬼”,都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况薇庆幸自己没有因老师的威严而置身事外,而是俯下身子,与学生一起烦恼、欢笑。她虽没有成为铁腕人物,却成为了一个有故事的老师,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见证者,是孩子记忆里鲜活的存在。
“浸润式”学生发展模式:有风自南翼新苗
况薇是个社恐型的i人老师,但这并不影响她与学生的交流,她的秘方就是“写”。十年来,她从自己写日记,到带着学生一起写,从一篇一篇地写,到碎片化地记录。在繁忙的日子里,笔触的清浅让她在密不透风的生活中松弛下来。
她写教育点滴,在细水长流中收获心灵的宁静与恬淡;写学校报道,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写论文,探寻心中教育的“南山”。她保留学生日常的文字,这成为德育管理与心理辅导的契机。班干部选举时,不善表现但愿意付出的孩子,通过文字也能闪闪发光。
她们写下的故事,不仅变成了文字记录在公众号、班级群、教育云空间里,还变成了经验报告、专题讲座和演讲。这些稀疏平常的故事,治愈了她们自己,也治愈了每一个对生命保持热爱的听众。
“诗意化”家校共育模式:天光云影共徘徊
在家校关系敏感的当下,况薇不受干扰。她认为,与家长保持温暖的距离,如同天上的光与地上的影,徘徊共舞,方向一致,目的相同,彼此懂得,相互托举。
况薇弱小文静且不善言语,但面对班级里的大小事情,她从不觉得是麻烦。对待用破坏性行为“求助”的孩子,她会先同理他们的情绪,因为解决情绪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秉持这个理念,在与家长相处和一次次登门家访中,她让家长体会到了“将心比心”。没有“刺儿头”家长,并非因为她幸运或处事圆滑,而是在共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家长找到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彼此无需试探就能感受到值得信赖。
每个班级都是一个生态圈,都有磁场,老师的爱和家长的爱相互吸引,孩子才能在爱与和平中自足自乐地生长。家长们评价她:“我们选择一个年轻的看起来温和到管不住孩子的班主任,是因为她的眼中有光,眼中有学生,孩子在她手中,我们放心。”
“一水护田将绿绕”,教育似水,温柔呵护新苗茁壮成长;“两山排闼送青来”,教育似山,坚定托举孩子昂扬向上。浮云苍狗,流水十年,况薇心中对教育仍有困惑,但与之相伴的是抹不平的激情与莽撞。她愿做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永远心潮澎湃,永远诗意盎然,永远蓬勃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