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王哲、通讯员陈利波、曾博)船到即检,长江区域船检一体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9月9日,长江海事局公布,宜昌与马鞍山两座船舶检验一体化工作站已累计完成船舶检验2870余艘次,为船东及航运企业节约成本逾4300万元。
“以前是我们追着检验机构跑,船等人不说,还耽误了航期,增加了成本;现在工作站的验船师在宜昌等船来。我们在待闸时就能就近完成检验,单趟就省下1万多元,一点不耽误运货!”“玉龙顺航”船东康敏有感而发。
船舶检验,如同“车检”一般,被称为船舶的“全身体检”,是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和水域环境清洁的“源头防线”。
长三角区域年进出船舶近千万艘次;而在长江中上游,仅宜昌段每年通行的河南籍、湖北籍船舶就超过2.5万艘次,异地船舶中有约3000艘需接受法定检验。
在传统检验模式下,船舶受船籍港限制,必须返回船籍港或异地等待验船师上门检验,不仅耗时耗力,还常因船期冲突导致延误,成为制约航运企业高效运营的“老大难”问题。
面对传统模式下“船找人、跑远路、耗成本”的检验痛点,长江海事局先后联合鄂豫、豫皖等地相关单位,成立宜昌、马鞍山两座船舶检验一体化工作站并开展试点,探索实施“统一受理、统一检验、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发证”。
“现在我们通过信息化系统或电话等方式提前获取船舶到达时间,可统筹安排检验任务,实现‘船到即检’。以往每条船检验平均需等待5-7天,现在基本实现‘当天报检、当天检验’,效率提升超过400%,船员和企业都非常满意。”马鞍山工作站验船师朱超说。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27日,宜昌与马鞍山两站累计完成船舶检验2870余艘次,为船东及航运企业节省船期超过8600天,节约成本逾4300万元。2025年前8月,长江区域船舶检验一体化工作站累计检验船舶829艘次,为船东及航运企业节省船期2487天,节约成本124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