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楼导医台发生暴力袭击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8月30日下午3点,一声急促的警报声在我院门诊大厅响起。这不是真正的危机,却是一场关乎生命的实战演练。
当天,我院组织开展暴力伤医最小单元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真实暴力伤医事件,全面检验医院应急响应机制。演练采用“1-3-5”分钟应急响应模式,再次实现医警联动实战化协作。
预培训: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安全意识
演练开始前,安全生产科科长吴鹏在门诊大厅为全体参演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当暴力事件发生时,最初的几分钟往往至关重要,”他提醒大家,“只有黄金五分钟内采取正确措施,才能够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培训详细讲解了演练预案和脚本,重点解读了最小单元自救互救要领,并向大家提出要求:“每个员工都要成为应急处置的第一道防线。不仅要会自救,还要具备互救和引导疏散的能力。”
参训医护人员及安保人员认真记录要点,积极交流。“通过培训,我们明确了各自职责,知道了该做什么、怎么做。”导医台工作人员表示。
实战演练:三阶段响应,展现应急能力
下午3点30分,演练正式启动。模拟场景为一名“患者”在导医台突然持刀行凶。
一分钟自救:导医台护士迅速按下一键报警键,利用身边座椅进行自我保护,同时大声呼救提醒周围人员疏散。
三分钟互救:门诊大厅安保人员闻讯赶来,组成最小作战单元,利用防暴器械与控制对象周旋,为人员疏散争取宝贵时间。
五分钟增援:医院内其余安保人员和驻院民警迅速抵达,运用专业装备和战术配合,成功制服“嫌疑人”。医疗救援组同步开展伤员救治工作。
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参演人员配合默契,充分展现了我院应急队伍的专业素养。
医警联动:完善协作机制,提升处置效能
本次演练进一步深化了医警联动机制。驻院民警全程参与,与医护人员协同作战,展示了专业的应急处置能力。
演练中,警医双方重点演练了通讯联络、现场封控、嫌疑人控制等多个环节的协作流程,进一步巩固了医警协同作战能力,为应对真实突发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
总结提升: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医患平安
演练结束后,科长吴鹏表示,安全生产科将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应急预案、加强全员培训、完善物防与技防设施,切实筑牢安全防线。适逢9月3日这一重要节点,他将主动带领全科人员于本周末自愿加班值守,全力保障医院安全万无一失。
此次演练既是对前期工作的检验,也标志着新一轮安全工作的全面启动。医院始终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医患安全置于首位。安全生产科将持续履行这一使命,通过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让安全成为医院最坚实的底色。
作 者
安全生产科 贺庆媛
责任编辑
张倩倩
审 核
吴 鹏任喜荣
每天一推
郭 莉
郭 莉: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内科专业多年,擅长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头痛、头晕、失眠等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癫痫及癫痫性精神障碍的诊治有独到见解。
专家门诊:神经内科门诊1/癫痫科门诊
(单击图片可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