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华科大教授李建国:让更多科学家和企业家“握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宣讲现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通讯员 段兰英

科技成果,怎样“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

8月29日,省委宣传部指导,省委讲师团、武汉市委讲师团联合主办的“大思政课”宣传宣讲之“中国经济光明论”产业与科技融合专场活动在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建国现场为大家剖析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李建国

他认为,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需要经历三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从0到1”,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诞生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第二个过程是“从1到100”,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被孵化成新的产品、新的工艺和新的服务。第三个过程是“从100到100万”,让被孵化出来的成果进入生产线,变成大家都能用的产品、工艺和服务,才会增加就业岗位、变成社会财富、拉动经济增长,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只有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应用才可以发挥它最大的价值。”李建国说,产业发展是科技成果产品化、商品化、市场化的过程。如果说科学技术是引擎,那市场化、产业化就是润滑剂和加速器,会产生更多的社会财富。

那么,如何推动更多科技创新转化为产业?

李建国认为,要正确认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掌握着大量市场上的数据,具有创新优势。“当前,怎样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这是我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力点。”他说,近年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政策法规的出台为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和产业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政府部门建立了更多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握手”通道,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强化供需对接,利用科技创新帮助产业实现“补链、强链、延链”,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供助力。

“我们坚信,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持续深化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湖北一定能涌现出更多像长飞光纤这样的世界级企业,一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中书写更加光辉灿烂的湖北篇章!”李建国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华科大教授李建国:让更多科学家和企业家“握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