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银幕,一台放映机,二十五载风雨无阻。在鹤峰县,59岁的电影放映员向选书用光影为村民编织了一个个难忘的夜晚,成为乡村文化默默耕耘的传播者。
8月26日下午,向选书再次出发前往村庄放映。从最初放映8.75毫米胶片的黑白电影《马兰花》,到如今数字化放映,他亲历了农村公益电影的发展变迁。“最早在杨柳小学放电影,那时是人山人海。”他回忆道。
对当地村民来说,露天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承载着情感与记忆。容美镇白鹤井社区居民田学知表示,自己对老电影有些“痴迷”,因为它们传递了正能量,唤起了童年回忆。“过去要走七八里路去看,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观看,有一种忆苦思甜的感觉,也唤起了我们的爱国精神。”
在数字时代来临之前,向选书的放映之路充满艰辛。一部胶片电影拷贝重达二十多斤,遇到交通不便的村落,他常常要徒步几十里山路。山区不稳定的电力供应也是一大难题,为此他自费购置了发电机,确保每一次放映都能如期进行。他记得有一次在大坪村放映“烈火金刚”时,暴雨导致停电,他立即拿出发电机继续放映,没有让观众失望。
据悉,鹤峰县江远电影放映有限公司共有9支志愿放映队,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向选书负责容美片区的放映工作。如今,向选书的放映内容更加多元。除了电影,他还播放消防、交通等公益宣传片,提升村民的安全意识。近期在大溪村放映前,他播放了农村防火安全案例警示片,村民陈柏林认为这种宣传很到位,让老百姓更加重视防火问题。
25年来,向选书始终坚守电影放映一线,把电影放映当作毕生事业。他珍藏的老式放映机,至今仍被视若珍宝。“只要乡亲们喜欢看,我就要一直放下去。”他说。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申玉洁 梅燕 陈子璇 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