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杨琛源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欣 戴文辉 王艳华 荆楚网记者 胡莹
“未来的你们好呀!我是两千多年前大秦的‘喜’,今天就给大伙儿讲讲咱秦朝的律法……”8月26日下午,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北线记者团来到云梦县博物馆参观,没过一会就被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拦住了——是AR技术“请”来的秦国官吏“喜”,像位熟络的老友般讲解着秦朝律法。
这可不是博物馆唯一的“新鲜事”。2022年起,云梦县不断给博物馆“焕新”,前后投了约5000万元搞展陈提升。今年8月1日新装亮相后,这里成了实打实的“网红打卡地”,天天都有不少游客追着来看。
秦简展厅里,“喜”不光靠AR“活”了过来,还多了个3D塑像,眉眼清晰、神态真切,站在那儿就像从两千年前走下来的,一下子把古今的距离拉得近近的。
汉简展厅更藏着惊喜——睡虎地77号汉墓出土的2000多枚汉简整整齐齐摆着,旁边的屏幕上正放着考古影像,一帧帧重现发掘现场的样子。最妙的是围绕“越人日记”简牍做的动画:跟着简上的文字,西汉一位基层官吏14年的日子慢慢铺展开,他干了啥、遇到了啥,都看得清清楚楚。还有“律典对比”展区,把秦汉的律法摆一块儿比,那会儿的社会模样、官府咋管事儿,不知不觉就懂了。
云梦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李涛笑着表示,现在馆里的“黑科技”不少:AR虚拟导览能跟着走,全息技术能把文物“复原”得跟真的一样,VR还能模拟考古;动态沙盘转一转,云梦城这些年的变迁全在眼里;数字人剧场演起来,历史场景活灵活现;连LED壁画都能跟着光影变,一会儿是古街,一会儿是古墓,看得人挪不开眼。
“这些技术不光让文物‘活’了,更是给历史文化保护找了新法子,把老东西创造成了能摸得着、看得懂的新鲜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