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湖北乡村新教师岗前培训心声纪实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毕胜)当夏末的蝉鸣遇见初秋的桂香,湖北经济学院的校园里上演了一场教育者的集体绽放。2025年荆楚新教师岗前培训中,1890名乡村新教师和150名经验丰富的辅导员用行动诠释着“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的誓言。那些深夜未熄的灯火、笨拙却坚定的尝试、跨越障碍的击掌,共同编织成教育原野上最动人的星河。

坚守者的灯火:照亮教育的长夜

恩施施州小学的段纯老师至今记得那个深夜十一点的场景:活动中心的灯光穿透黑暗,吴艳锋老师与辅导员们围坐议事的身影在窗上摇曳,低哑的讨论声伴着蚊虫嗡鸣,在寂静中执拗地燃烧。“那盏灯像暗夜中孤明的启明星,”段纯在培训日志中写道,“我们抱怨课堂漫长时,可曾想过这井然有序的背后,是他们用责任和热忱一遍遍擦亮讲台。”

这样的坚守在培训中处处可见:从教33年的杨荣老师看见特级教师梁艳玲像小学生般专注刺绣,男教师汪锦飞笨拙地学习穿针引线;娇小的女学员在“机械制造坊”搬起巨硕的老虎钳,烈日下女教师扛着大旗攀登顶楼。“翻转、跨界,在岗培中一点儿不稀奇,”杨荣感慨道,“只管勇敢去试,随时都在创造奇迹。”

破茧者的舞台:当每个人都成为主角

“人人是自己的主角,舞台是人人的舞台”——这条红色横幅下,樊亚男老师见证了十米水墨长卷的诞生。数十位教师在《水墨》表演中共同铺展画作,当千里江山图在舞台中央缓缓展开时,执笔的手、起舞的裙裾、含泪的笑眼,都成为这幅流动画卷的一部分。“原来口号不是空话,”这位入职仅一年的音乐教师说,“当我们用粉笔代替画笔,讲台就成了最辽阔的艺术展厅。”

在远山合唱团,专业与非专业的界限被歌声消融。“我们从未用‘专业’划分彼此,”第二次参加岗培的陈姝老师说,“当三十多种不同音色的嗓音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的报告厅里汇成洪流,当最羞涩的老师也敢在合唱时张开双臂,我忽然懂了,这里的舞台从不需要完美的演唱者,只需要愿意为热爱发声的普通人——就像乡村课堂里,每个孩子都该有唱出自己心声的权利。”

当海心老师的陶笛声响起,整个会场陷入寂静。这个坚持用盲文记录“3x时光打卡计划”的女孩,在张龙老师的陪伴下不仅学会了演奏,更成为了一名陶笛老师。“海心老师加油!”吴文君老师与她击掌时,听见这个看不见光明的孩子笑着回应:“谢谢老师,我们一起心向光明。”

传承者的誓言:让每颗种子都开花

“教育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是细水长流的浸润。”任明杰老师这位把田埂当作教案的乡村教师,教会了学员们“乡村的小动物是天然的教具,田埂上的散心是生动的教案”。恩施芭蕉侗族乡的谭玲老师则在金海心老师的故事中读懂了教育的真谛:“要用心‘看见’每个孩子的光,用爱与坚持创造奇迹”。

培训落幕时,鲁亚雯老师在日记本上写下:“第一天我说只想回家,现在却舍不得这群可爱的人。”这位曾每天哭着要回家的年轻教师,在礼仪社的泡面与汗水中找到了教师的意义“原来教师并非是一个职业,它可以影响一个孩子,又或者说很多很多孩子的一生”。而优师计划毕业生马琴则褪去忐忑:“当我接过那盏深夜未熄的灯火,便懂得薪火相传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离别的那天,全体学员齐喊的“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响彻云霄。这声音里有吴艳锋老师被压弯却不折的脊梁,有金海心老师陶笛中流淌的星光,有百米画卷上晕染的墨香,更有无数教育者用生命点亮的灯火。当九月的风掠过荆楚大地,这些带着夏末余温的火种,终将在乡村的课堂上燎原成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湖北乡村新教师岗前培训心声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