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清华精神 服务校友成长
他曾在火海和洪水中逆行
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禁区”坚守
在亟待振兴的村庄奋力破局
从水与火到雪域高原
从援藏干部到驻村书记到消防大队长
他用微光照亮平凡的角落
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
清华大学2014级工程物理系硕士校友 李俊
寄语青年人:
“不做漠视者,勇当破局者。
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
让温暖生生不息,
就是人生最有意义的部分。”
清华园的精神馈赠
李俊的家乡位于长江与鄱湖交汇的湖口县,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解救群众的感人场面,将一颗参军报国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少年李俊的心里。
2009年,从江西师范大学毕业的他,怀揣从军梦,毅然投身消防救援队伍。他以“拼命三郎”的劲头狠劲钻研业务技能,参与灭火救援近千次,完成重大安保百余次,抢救疏散群众千余人。一次抗洪救援中,山洪围困了四十多名村民,他带队翻山越岭数小时,又顶着暴雨在过膝洪水中挽手前行3公里,往返十数次,挨家挨户拍门呼喊,最终将所有被困村民安全转移。
2014年,出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考虑,工作5年后的李俊来到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攻读安全工程硕士,主要方向是消防安全。漫步在清华园,最让李俊印象深刻的是主干道仿佛永不停歇的自行车流。 “那景象太有生命力了!”他回忆道,“同学们都在为理想争分夺秒,就像无数棵小树苗,都在拼命地向着阳光生长。置身这样的环境,你会被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着,自觉地去思考,去学习,去渴望在专业上不断精进。”这种浓厚到几乎“有形”的学习氛围让他着迷。
李俊参加清华校园马拉松
他在校友活动中遇到过几位清华老学长,听他们谈论起几十年前的学术研究课题,眼中依然闪烁着热情的光芒。“老学长们如数家珍,反复推敲,念念不忘。这种对学问、对真理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与执着,是真正高贵的品质,深深地触动了我。” 清华的经历,不仅赋予李俊专业知识,更塑造了他的思维方式与行动准则——认准了方向,就要心无旁骛,一直往前走,直到目标达成。这份源自清华的精神馈赠,成为他日后面对高原风雪与乡村困境时最坚实的铠甲。
雪域高原上的坚守与感动
2016年,李俊主动请缨援藏,用3年时间驻守祖国西南边境口岸。援藏第一站,是日喀则吉隆县消防大队。那时吉隆刚经历过地震,建筑防火基础十分薄弱。李俊深感责任重大,他走遍了全县每一个村落、每一座寺庙、每一个重点项目工程,肩负起了消防监督、检查等诸多职责。经过大队全体官兵努力,全县防火工作得到了高质量提升,吉隆县消防大队获评“党的十九大消防安保先进集体”,李俊个人获三等功。
2018年,援藏进入第三年,李俊迎来了新的使命——转战昂仁县切热乡帕灯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帕灯村海拔高达5050米,自然环境恶劣:常年狂风呼啸,一年中有两百多天处于极寒天气。初到之时,从小在南方长大的李俊难以适应,手背、脚跟、耳朵都生了冻疮,严重的高原反应让他每晚只能睡到凌晨三四点。然而,更触动李俊内心的是这里的闭塞与落后:基础设施匮乏,没有稳定的洁净水源,取暖只能靠焚烧晒干的牛粪,夜里盖好几层被子还是冷。
2018年7月,李俊在帕灯村开展地质巡查
到达帕灯村的第二天清晨,他就在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组织村民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在茫茫雪域的映衬下,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凛冽寒风冉冉升起。那一刻,看着身边藏族同胞们无比虔诚的面庞,李俊感到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和乡亲们一起,让这片被遗忘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在吉隆,我的核心任务是防火。但在帕灯,我每天思考的就是怎么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怎么帮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小事’。” 帕灯村缺药,李俊带领驻村工作队成员动手建立了临时医务室,而药品都是从西藏消防总队“化缘”来的;帕灯村缺水,李俊就着手筹集资金建设水井,以解决村民吃水困难的问题。
李俊带领村民们升旗
帕灯村的孩子们,牵动着李俊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这是一个纯游牧村落,历史上连一个高中毕业生都没有。有的学生到五六年级了,普通话都讲不顺畅。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有些角落,需要有人去照亮。”
李俊和队员们自发组织起来,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为村里因父母外出牧羊而留守在家的20多个孩子辅导功课。他们不仅是老师,教孩子们识字、算数、讲普通话;更像是兄长,陪伴孩子们度过孤独的时光,努力打破语言不通带来的无形屏障。李俊还积极联系社会各界爱心力量,争取到千余件学习用品和衣物捐助,成功帮助7名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获得了长期的教育资助。
2018年10月,李俊在帕灯村走访困难群众
李俊和队员们用真心和实干赢得了帕灯村民的信任与感情。援藏任务结束时,他和队员们计划在清晨悄悄离开。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凌晨五六点,天还漆黑一片,十几位村民已经静静地守候在村口。 李俊回忆道,村民们手捧洁白的哈达,在严寒中与他们依依惜别,“那一幕让我们很感动,我自己坐在车上也哭了。” 这份雪域高原上的深情,成为他一生珍藏的记忆。
带领乡村发展破局的“救火书记”
2019年,李俊援藏三年期满回赣,入职江西九江武宁县消防救援大队,全身心投入消防救援工作中。2021年9月,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派出3名消防员组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进驻赣湘鄂三省交界处的修水县白岭镇温泉村。李俊主动请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温泉村第一书记。初到之时,这个村的综合排名在全镇13个村(社区)中常年垫底,村民对改变缺乏信心。如何破局?李俊深知,这又是一场硬仗。
李俊从最基础的教育工作入手。深入走访后,他发现当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是空白状态。很多孩子在学校表现尚可,但回到家后“连一张像样的、可以写作业的桌子都没有”。李俊感慨:“有的五六年级的学生,很多基本的字不认识,简单的算数也算不来,水平跟市区里同龄孩子相差很大。这种强烈的反差感,让我意识到,这些孩子需要被看见。”
为此,李俊依托村委大楼,迅速创建了服务留守儿童的“童心港湾”,让孩子们有一个晚上可以学习的去处。很快,三层村委大楼被充分利用起来:三楼成为集体观看红色电影、开展思想教育的阵地;二楼根据不同年级进行针对性辅导;一楼则进行最基础的补习。
每天晚上,灯火通明、书声琅琅的村委大楼,成为温泉村最温暖的风景线。为了让孩子们在家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他还积极争取单位支持,筹集资金,为村里所有脱贫户的孩子购买了一套崭新的书桌。 “这样,每个孩子回到家,至少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可以安心读书的地方。” 李俊认为,一张小小的书桌,承载的是改变命运的无限可能。
2022年6月,李俊为修水温泉村留守儿童开展课外辅导
李俊的目光并未止步于此。温泉小学设施陈旧,条件简陋,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提升。他下定决心,要推动温泉小学的易地搬迁。这项工程谈何容易?涉及资金、土地、规划、审批等诸多难题。李俊跑遍了相关部门,积极协调社会资源,一遍遍陈述温泉村孩子们的需要。最终,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协调落实了400万元资金,温泉小学易地搬迁项目终于尘埃落定。一位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激动地说:“这是三十年来头一遭啊!” 回顾这段经历,李俊感慨万分:“做成一件事实在太难了!但只要有人认准了,咬着牙不放手,破局就有可能发生。”
乡村振兴,教育是百年大计,产业是根基。李俊积极发挥“头雁”领航作用,因地制宜,为温泉村谋划产业蓝图。他引领村集体打造“桂花树下桂花鸡”生态养殖和“黄龙山1511高山野茶”两个党建示范基地,盘活废旧房开办“白云岭上·柴火人家”生态农庄,并组织留守妇女成立“白岭一枝花专业合作社”抱团增收,并利用新媒体搭建线上销售平台,不断扩大村农产品销售渠道。2022年,温泉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村集体纯收入一举突破50万元大关,比李俊刚到村时增长了4倍。 村民们由衷地感叹:“这是市里派来给我们‘救火’的书记啊!”李俊“救火书记”的名号,就这样在十里八乡传开了。
2022年8月,李俊为修水山区留守儿童开展消防宣传
回顾驻村岁月,李俊说:“做群众工作没有捷径,就是要多跟他们‘泡’在一起,唠唠家常,谈谈地里的庄稼,问问家里的猪崽,真心实意地拉近距离。”虽然驻村工作已经结束,但他时常还能接到村民打来的电话,这份情谊让李俊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奇妙的是,当你激励别人、温暖别人的时候,其实反过来更深地激励着自己、温暖着自己。我想这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熔铸“铁骑”精神,守护一方平安
如今,李俊担任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机动二大队大队长。机动二大队承担着综合保障任务:负责专业消防技能培训、执行排涝任务等重要职责。“很多学员在我们这里接受培训后,就走向了消防监督执法、应急救援的岗位,成为守护一方平安的力量。他们的消防技能、专业知识,甚至对消防事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可以说是从这里启蒙的。”因此,他提出了“口碑就是奖杯,岗位就是战位”口号,倡导培训工作力求“正向、有意义、高效输出”,助力每一位学员在思想上、技能上、理论上都能真正学有所获。
“人道是铁骑”是李俊的微信签名,也是他对这支队伍的精神定位——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能打硬仗的钢铁之师。 “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基因,就是军人作风和战斗精神。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同时,他说道,火焰蓝无论是宣传服务还是执法检查,都要带着温度,走进“人间烟火气”。“我们要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日常,让老百姓感受到,消防员不仅是危急时刻的‘守护神’,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信赖的‘安全顾问’。” 这份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事业的无限忠诚,正是“铁骑”精神最闪亮的底色。
2025年5月,李俊荣获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的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去发光发热。”李俊的话语掷地有声,“只有千千万万个微小的光芒汇聚起来,才能照亮那些容易被遗忘的角落,驱散那里的寒冷与阴霾。”他寄语青年人:“青年人不该做漠视者,而要当破局者。勇敢地付出自己的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改变开始。”
从火场逆行的消防尖兵,到雪域高原的驻村队员,再到力挽狂澜的“救火书记”,直至今日守护城市安全的消防指挥员,李俊始终选择坚守,在平凡的角落传递微光。 这束微光,不仅照亮了他人,也照亮了他自己无比丰盈的人生旅程,传递着那份不灭的勇气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