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潘庆芳 王银环 袁超 张顺顺)8月15日,巴东县野三关火车站组织70台大巴、20台出租车为马拉松跑友提供免费接站服务;17日,2025野三关半马在22公里“四好农村路”上激情开跑;武汉市民王先生驱车一小时至团风县牛车河,体验环库路自驾、民宿木屋和生态美食;通山县九宫山避暑胜地游客量同比飙升182%,过夜率突破70%……这些生动场景正是湖北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多方共赢的生动写照。
公路变风景 沿线成热点
8月13日,中国地质科普公路——G348三峡公路沿线停满了各地车辆。“从网上看到G348美丽公路,打卡了听风谷、明月台等打卡点,一路都在停车拍照,的确是收获满满。公路成为风景,沿途的匠心设计则是‘小确幸’,小孩看的都不愿意离开。”来自湖南长沙的自驾游客李女士说。
图:G348三峡公路
按照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的统一部署,全省各地持续加大路域环境整治力度,让公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省道249咸丰路段通过路域环境提升和智慧管护,打造出一条“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画廊,成为激活全域“凉资源”的乡村振兴新引擎。这条“七彩画廊”不仅串联起山水美景,更延伸出红色旅游新体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牛背脊骨红色旅游公路以平坦的沥青路面、醒目的黄标线、绿色护栏与红色文化墙,吸引游客前来避暑打卡。同时,交旅深度融合让公路成为产业纽带,在大悟县河口镇顺山村,游客既能漫步公路赏景,又可在大别山兰花产业园体验手磨咖啡、感受“茶兰飘香”的诗意生活,见证交通线带动产业链的生动实践。通过生态赋能、文化铸魂、产业增效,这条公路正书写着“一条路带动一片景、激活一座城”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牛背脊骨红色旅游公路
大悟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潘海啸说:“近年来,大悟县通过路面环境改善和路域环境整治,让公路成为大悟的一道亮丽的名片,推动红色旅游综合收入显著增长。”
服务再升级 出行更舒心
针对暑假是游客出行高峰,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前安排暑假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既保障游客安全便捷出行、铁水公空无缝衔接,又将收费站、服务区、客运站、交通驿站变身为旅游的服务驿站。
在交投襄阳运营公司东津收费站,“综合服务驿站”将现代服务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司乘人员不仅能休憩充电,还能欣赏绒花、掐丝珐琅等非遗展品,收获意外文化体验。针对暑期文旅活动高峰,交通部门全力护航——宜昌出动300余人次执法人员、调配200台公交大巴保障刀郎演唱会运输;通山县开展“护游2025”专项行动,对九宫山景区98%入住率下的避暑客流强化安全培训,严查“三超一疲劳”等违法行为。全省交通执法部门采取“白+黑”巡查、“定点+流动”执法等方式,以“零容忍”态度筑牢安全防线,让游客的每一段旅程都安心舒心。
“以前在候车室等车,夏天风扇吹的都是热风,汗顺着脖子往下淌。现在新候车区内装有空调,一进门就有凉风吹过来,身上的热气一下子就散了。”在随县客运站新启用的高温临时候车区,乘客李女士对新设施赞不绝口。
“仅需十几分钟,就能逛两个省的景区,太方便了。”安徽游客周云乘坐鄂皖旅游专线,从岳西县鹞落坪直达英山县桃花冲,对这条跨省线路赞不绝口。同行的李莉也不禁赞叹:“一脚跨两省,一路深呼吸,这感觉真奇妙!”
融合促发展 乡村换新颜
便捷的交通带来了客流、车流,既满足了游客暑假出行需求,又促进了村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在G348莲沱畔服务区旁、自家民房改扩建的渔舟唱晚民宿内,90后老板王磊的手机订餐电话响个不停。“G348建成通车后,客流量增长了40%以上,特别是节假日每天几十桌游客,还会更忙一些,去年营收达180万元。”王磊说。
“以前路不好,种出来的茶叶、天麻、茯苓等农副产品往往丰产不丰收,好多老板也不愿意来收购,农民也赚不上钱。”英山县陶家河乡杨河村党总支书记吴国利说:“红色旅游线路建成通车,村民出行更加便捷,来村里收购土特产山货的客商越来越多,游客也络绎不绝。英山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带动疗养团队接待量突破100批次,周边民宿增收60%。”
军人出身的红军之家游客接待中心总经理胡顺说:“以前开车到陶家河要半个多小时,现在路修好了,只要10分钟车程,来吃饭住宿的游客越来越多,忙时一天十几桌客人。”
在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巴东县,来自宜昌的游客屈定平被野三关的便利交通和宜人气候吸引,成为这里的常客,“这里交通方便,空气清新,人也热情,计划以后每年都过来。”
这样的热闹,藏着野三关民宿的“成长轨迹”。全镇民宿从2021年的不足80家已激增至276家,提供床位5208张,形成了以铁厂荒、张家村等5个村(社区)为核心的民宿集群,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正积极打造路景相融、景景相连、产业相促的“最美风景”,推动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