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城市建设从设施完善走向归属感营造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在湖北加快建设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进程中,城市建设不应止步于硬件设施的完善,更要着力营造市民的城市归属感,让物理空间真正升华为心灵家园。

城市基础功能是归属感生长的土壤。要培育好这片土壤,就需要精准对接居民急难愁盼,为日常生活提供坚实支撑。例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老人告别上下楼困扰,得以在阳光下与邻居闲话家常;便民菜场开在家门口,上班族下班顺路买菜成了日常,日子添了份舒心;社区免费托育点缓解双职工带娃压力,无形中拉近了邻里距离。这些基础功能的完善,在纾解现实困境的同时,悄然搭建起情感连接的桥梁,使市民在安稳便利中,逐渐滋养出“这是我的城市”的认同感。这份源自日常的踏实认同,正是归属感最坚实的根基。

城市归属感的深植,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滋养。承载城市集体记忆的老街巷、老建筑,正是这种滋养的鲜活载体。活化传统街区、保护历史建筑,其价值远不止于物质存续,更在于为市民提供可触摸、可体验的文化场景。市民漫步于修缮后的古街,在熟悉的老店驻足,那些沉淀在砖瓦间的故事与生活印记便被重新唤醒。这种沉浸式的日常体验,强化了“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身份和文化认同,还在快速变迁的时代洪流中,为市民锚定了共同的精神坐标。由此生发出的深刻归属感,最终凝聚成城市独一无二、历久弥新的魅力。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市民的深度参与,是归属感扎根生长的关键。市民从城市发展的旁观者转变为共建者,对这片土地的情感便自然从“居住”升华为“归属”。规划之初广征民意、建设时吸纳市民金点子、治理中听取市民评价反馈,这些贯穿始终的“众人事众人商”机制,可确保市民智慧有处施展、建议有人倾听、贡献获得认可。把个人想法融入城市蓝图,点滴建议推动身边微更新,市民便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建设家园的主人。

把源自便利生活的踏实、历史文化的认同、深度参与的骄傲,共同熔铸成市民心中深沉而持久的归属感,能指引着城市迈向更有温度、更具凝聚力、更可持续的未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前(武汉长江新区“江小豚”团队)

责编:詹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城市建设从设施完善走向归属感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