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中国经济正以创新为引擎活力奔涌

8月15日,国家发布的7月经济数据显示,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其中多项数字产品制造业和绿色产业增加值增长尤为迅猛。这份亮眼成绩单不仅展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更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三个维度的深层变革。在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偏弱、国内产业转型压力交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以创新为引擎,重塑增长逻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动力引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阶段,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也不仅体现在个别产业的快速增长上,更反映在制造业整体智能化转型的加速推进中。这种转型绝非被动应对国际竞争的短期行为,而是党中央立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为例,其在工业制造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充分展现了科技创新为传统产业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强劲增长动力和广阔应用前景。同时,中国科技创新正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的形成将产生显著的路径依赖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稳步迈进。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引擎,那么体制机制创新则是确保引擎高效运转的润滑剂。7月经济数据的稳健表现,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比如成都市近期修订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该政策赋予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三重角色,技术路线制定权、资金分配权等关键权限下放至市场主体。这一改革看似是具体政策的调整,实则反映了科技创新治理理念的重大转变,即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从行政配置资源转向市场配置资源。这种转变的本质是尊重科技创新规律,承认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历史经验表明,科技创新需要自由探索的空间,需要容错试错的机制,需要长期稳定的预期,而体制机制的创新正是要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让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人才是第一资源,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离不开人才工作机制的深刻变革,其核心在于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构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的全链条机制。当前,湖北省实施的“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等多种措施,不断推动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这一实践告诉我们,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不仅要注重“引才”的短期效应,更要着眼于“育才”的长远布局,既要打破体制壁垒促进人才流动,又要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当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科研绩效评价与实际创新贡献脱钩等深层次问题,进而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这种系统性的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既是应对当前科技竞争的战略选择,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

七月经济数据展现的不仅是当下的成绩,更是未来的趋势。科技、体制机制和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共同构成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完整生态。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提供人才支撑,三者协同发力,推动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行稳致远。面对百年变局,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必将在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金辉(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中国经济正以创新为引擎活力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