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海军工程大学教授杨自春被记国防科技三等功 七年攻关,只为“一块砖”

海军工程大学杨自春。(受访者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熊峰 侯融

江城7月,暑意正浓,刚从北京出差回来顾不上休整,海军工程大学杨自春教授步履匆匆地走进实验室,围绕未来海战,饱含深情地向新来校报到的研究生学员介绍学科专业,畅谈理想追求。

“瞄准未来战场,学好前沿知识,将为你们的强军梦打下扎实基础;而矢志培育人才、加快科研攻关,就是我们军队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职责。”杨自春说。

7月3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通令,给2个单位、5名个人记功。海军工程大学教授杨自春被记国防科技三等功。

把铺盖卷搬到了实验室

一块砖头,价值几何?

新型绝热材料研究,是杨自春在科研战场上的主攻方向。在他看来,舰船锅炉用的耐火砖,有的比金子还贵。

耐火砖作为一种镶嵌在舰船锅炉内壁的耐火隔热材料,要经受熊熊大火的炙烤,一旦受损坍塌,战舰就会立刻丧失动力无法航行,且在短时间内难以修复。多年前,我国多数舰艇的耐火砖依赖进口,装备保障受制于人。

事关重大,有关部门把自主研发新型耐火砖的任务下达给杨自春所在的教研室。杨自春像铆足了劲的发条,开始日夜奋战。

能降低炉内高温,还能抵抗内部气流、火炮射击、导弹发射等形成的强烈振动和冲击。这样的耐火砖,该选什么样的材料?杨自春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遍访国内知名的耐火材料研究院所和厂家,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一种新型陶瓷材料上。

随后,杨自春制定了九类陶瓷材料配方和100多个对比试验方案。材料从送进炉膛预热到烧制成品要一个星期,杨自春和战友们把铺盖卷搬到了实验室。前后历时一年多,新型陶瓷材料的配方最终得以确定。

从样品到实装,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陆上试验。经过反复测试,陆上试验合格。杨自春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某驱逐舰支队,进行海上性能考核试验。

成功了!那天,在全工况、高负荷测试中,耐火砖“争气”地表现出了优异的物理性能。

前后历经7年,杨自春研制出了超高温高抗热震陶瓷材料,这种材料的高温耐压性能比进口材料提高了一倍,价格却只有国外产品的六分之一,更重要的是避免了重点武器装备受制于人。

30余载,他为国防育人

有一件事,令杨自春的博士研究生张震至今难忘。

一次,张震将一项实验结果交给导师杨自春时,内心忐忑不安,虽然他已经过反复计算验证,可结果就是“与众不同”。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他怎么也找不到答案。

“出乎意料的结果,也可能是发现了一条全新路径。”令张震意想不到的是,杨自春没有否定实验结果,而是鼓励他在这个“不同”中深挖细研。在杨自春指导下,张震经过艰难攻关,最终合成出一种在国防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被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刊发。

像对待张震的实验结果一样,杨自春把每名学员探索未知领域的创意灵感都视作珍宝,鼓励他们大胆开拓创新、勇敢挑战权威,紧贴装备应用和备战打仗搞科研,收获了累累硕果。

“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庄严的事业,必须倾注全部心血去做。”在30余载的教学生涯中,杨自春始终坚守军队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无论面对的是博士、硕士,还是本科学员,他都突出为战育人,围绕备战打仗精心备课、细致打磨,力求让课堂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军队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

2013年,杨自春整合教研室的材料研究力量,组建“舰船高温热防护材料创新团队”。经过10多年建设,实验室拥有国内先进的试验设备和检测手段,能独立进行舰船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全部陆上试验,并与武汉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等国内相关专业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海军重点装备新材料新技术、结构强度及寿命分析研究提供了可靠平台。

在积极搭建平台,栽好梧桐树的同时,杨自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青年才俊的培养上。他时常告诫自己:“培养一个人才,远比某项科研成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2023年,杨自春带领的团队荣获海军首批高端科技创新团队的殊荣。团队成员中有多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军队“学科拔尖人才”“科技英才”等高层次人才计划,更有10人次荣立三等功。2024年,杨自春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海军工程大学教授杨自春被记国防科技三等功 七年攻关,只为“一块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