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端稳就业“饭碗”,让幸福生活更有奔头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202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如一场“及时雨”,为就业市场注入强劲活力,充分彰显了政府“保民生、稳发展”的坚定决心。当前,我国正运用系统性思维,全方位织密就业保障网,从政策温度、市场活力和民生关怀三个关键维度协同发力,全力托举人民“稳稳的幸福”。

发挥政策引导力,筑牢企业“稳定器”。中小微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生力军,是稳就业的关键着力点,这次发布的政策特别“懂企业”,给中小微企业送上了“大礼包”,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最高能提到90%,大型企业最高也能提到50%。这么高的返还比例,对企业来说,就像是给它们注入了稳就业的“强心剂”,不仅能缓解资金紧张的难题,也能让企业有更多资金用于维持运营和稳定岗位。而且政策还很贴心,不是“一刀切”地要求企业怎么做、必须做,而是给了企业更多选择,既有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的短期应急措施,也有“稳岗贷款”的长效赋能机制,方便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灵活安排资金,不至于因为一时经济波动、经营困难就被迫裁员。这种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标志着政府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服务”理念的成功升级,为企业注入发展强心针,夯实了稳定经营的信心基石。

激发市场活力源,拓展就业“新蓝海”。稳就业不能只靠政府“拉一把”,还得让市场自己“动起来”,此次新政在激发市场活力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不仅扩大了以工代赈的范围,把城乡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就业吸纳结合起来,这意味着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不用再背井离乡去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而且政策还扩大了社会保险补贴范围,重点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如果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就能按个人缴费额的25%获得补贴,这其实是在用政策引导企业多招人、招对人,企业只有提供有吸引力的岗位,才能享受到补贴,也能促使企业主动优化用工结构,提高就业质量。政策通过合理引导,让就业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就业市场的供需平衡。

织密民生保障网,托举群体“共富梦”。保障弱势群体就业,是补齐民生短板的关键。新政通过精细化帮扶,传递社会温度与关怀。聚焦高校毕业生,建立困难毕业生实名制帮扶机制,精准推荐至少3个优质岗位,并配备“就业导航员”,打通人岗匹配“最后一公里”,让他们不再为找工作发愁。而且政策还鼓励技工院校放宽招生年龄限制,开设急需紧缺专业,这对于那些想提升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的人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对大龄、残疾等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和援助政策,更是给他们吃下了“定心丸”,强化托底保障效应,让他们在就业路上感受到社会支持的力量。

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稳就业就是稳发展。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也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当政策的温度、市场的活力与民生的关怀同频共振,就业市场必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稳稳托举起亿万人民“越来越有奔头”的幸福生活。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韩业凡(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花楼水塔街道)

责编:袁莉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端稳就业“饭碗”,让幸福生活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