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当下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数字兴则产业兴,数字强则国家强。7月2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武汉市调研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上聚焦发力。好风凭借力,奋勇正当时,湖北正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奋进姿态,掀起了一场数字革命的壮阔实践,也让我们看到湖北在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方面的波澜壮阔之举。
回望湖北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坚实的基础为今日的冲刺积蓄了强劲动能。《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2024》显示,湖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七、中部地区第一;《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称,湖北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两位数增长。近年来,湖北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从高速泛在的光网到覆盖广泛的5G基站,从算力强大的数据中心到高效流通的数据平台,一张立体式的数字“神经网络”已然形成。一批像湖北大数据集团、武汉达梦数据、楚天云有限公司这样的本土企业崭露头角,在数据开发、云计算等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湖北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抢占新赛道的“先手棋”,持续夯实发展底座,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了坚实支撑。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血液”,其高效流动与深度利用至关重要。湖北在释放数据经济价值上聚焦发力,着力破解数据“三多三少”问题,让数据成为推动发展的“富矿”。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平台的建设,让分散的健康医疗数据得以汇聚、分析、应用,为精准医疗、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咸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的上线,打通公共数据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壁垒,搭建起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数据共享与价值共创的桥梁。通过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湖北让数据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使数据提供部门与使用部门形成动态联动,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便捷、城市运行更高效,实现了政府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的双重提升,让数据的价值在一次次应用中得到充分彰显。
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骨架”,强大的产业集群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湖北在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上聚焦发力,坚持引育并举,既积极引进国内外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又大力扶持本土企业成长,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武汉长江计算构建的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实现了计算机硬件领域的突破,湖北电信在数字技术应用、政府与城市数字化服务等领域的拓展,都彰显了湖北数字产业的强劲实力。同时,湖北着力培育数字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让相关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形成上下游联动、产学研协同的产业生态,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以武汉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该集群以烽火通信、光迅科技、锐科激光等龙头企业为核心,集聚了20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从加工到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标杆。
应用场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舞台”,丰富场景才能让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湖北在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上聚焦发力,积极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鼓励企业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2024年度,湖北持续发放企业上云服务券5000万元,助力企业加速冲上“云霄”。在制造业领域,智能工厂连上云端、数字化车间装上大脑,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在服务业领域,数字金融、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此外,湖北在武汉光谷开展的“数字孪生园区”试点,通过构建虚拟的园区数字模型,实现了园区管理的智能化调度,试点成功后已在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等多地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湖北通过创建试点示范场景,让新技术、新模式在特定场景中先行先试,再逐步推广,形成了“试点-推广-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推动数字经济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生态环境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沃土”,优质生态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湖北在加快构建更具活力的数字经济生态上聚焦发力,坚持强化服务保障,为数字经济新赛道上的奔跑者保驾护航。在人才方面,湖北充分发挥科教大省的优势,吸引和培养了大量数字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在政策方面,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对数字经济企业实施“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政策,从资金扶持到政策优惠,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营商环境方面,持续优化服务,简化审批流程,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专注于创新和发展,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吸引力的数字经济生态正在湖北加速形成。
潮起海岸楚天阔,挥楫扬帆正当时。数字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湖北以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在数字经济的广阔天地中奋力拼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湖北必将在数字经济浪潮中赢得更大先机,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数字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程膺豪(武汉市青山区“青评调”网评团队)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