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簰洲湾段的弧形堤岸上,汛期里穿梭的是橙黄抢险服与四季不变的藏蓝警服。39岁的派出所所长高杨,这位有着14年军旅生涯的老兵,用7年基层实践将两种使命熔铸一体,他掌心的老茧与警靴的泥渍,无声诠释着抗洪精神如何在基层警务中生生不息。
防汛先安民,以民心筑就防洪长城。高杨那本磨出毛边的民情台账,实则是本民心存折。建立风险户动态档案,要像高杨记录纠纷隐患那样细致,例如低洼户的窗台距历史最高水位差多少厘米。在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全省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网站已成为防汛工作的数字中枢。这个集实时监测、智能分析、精准预警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防汛工作模式,遇到暴雨预警自动弹窗提示,让冰冷的数字变成有温度的守护。防汛宣传要像过日子般自然而然,村医给老人量血压时顺便讲高血压患者防汛注意事项,广场舞队伍把防汛口诀编成快板。当避险知识变成条件反射,关键时刻就能少一分慌乱,多一分从容。
防汛在常态,以微患筑牢安全屏障。基层防汛就要把每一处隐患都当成案件来侦破,织密巡查防控网,人人都是防汛警长。网格化管理要“到边到底”,学习簰洲湾经验,把责任堤段划分成防汛责任田。每个网格标配三支队伍,村干部当网格长,负责日常巡查组织;老水利当技术顾问,凭经验听水声、看水色;年轻党员当信息员,用手机APP实时上报。建立隐患侦破机制,实行一案一策。同时开展识险认险培训,通过用空心钢管听堤内水流声,观察水面漩涡、气泡,感受堤身温度湿度变化这三种“听、看、摸”的形式,组织老防汛队员现场教学。
防汛在淬炼,以实战铸就防汛本能。演练不是演戏,必须带着实战感才能救命。实战化演练要多些“意外”,防汛演练要专挑雨天、夜间甚至台风预警时进行,例如演练中故意切断通讯、把被困群众藏在玉米地深处。这些不按剧本走的演练才能真正锻炼出真本事。群众自救培训要“够用、管用”,防汛培训要教老人用床单做绳索,教孩子在洪水里保持仰漂姿势。多部门协同要练出默契度,防汛演练要打破“部门墙”,派出所练水上救援,卫生院练堤岸急救,供电所练水下断电。
防洪是永远在路上的战役,簰洲湾的江水年复一年地流淌,防汛工作也年复一年地进行。但每年的防汛工作都应该是新的开始,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基层一线的干部要像高杨那样,把防汛工作融入日常,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放在心上。基层防汛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正是这份坚持,筑起了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依纯(湖北宜昌“我们正当阳”网评团队 淯溪镇人民政府)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