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实习生 李弘婕
“出发!”7月18日上午9点,位于武汉经开区兴盛路的中国邮政汉南区寄递物流供配中心,随着工作人员轻点手机,一辆装载500多件包裹的无人配送车缓缓启动,自动上路行驶。
“这是武汉首批‘持证’上路的无人配送车,自去年底投入使用以来,单车累计行驶近2万公里,助力数以万计邮件‘快递进村’。”中国邮政武汉汉南分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黄昊介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鄂ALK0002”涂着醒目的“邮政绿”,外形仿佛装有四个轮子的“集装箱”,没有驾驶室,体积约5立方米,前面四个角各有1个监控器。
“这些包裹要分别送到东荆街、邓南街、湘口街的3个投递点,一趟往返路程约70公里。”工作人员打开手机上的城配APP,向记者演示发车过程:扫码派车、点击快递站点,车辆随即启动,沿着预先规划好的路线自动行驶。
行驶在路上的无人配送车。
这款无人配送车,由总部位于武汉经开区的东风蓝卡(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这是东风汽车旗下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研发等。公司负责人于飞介绍,该车载重量800公斤,设计最高时速40公里,满电续航180公里,搭载了L4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通过11个摄像头和3部雷达,实现360度无死角感知周边环境,能精准识别交通信号。同时,多重安全保障系统包括紧急制动和远程监控等功能,确保行车安全。遇到特殊路况,后台工作人员可以紧急接管操作,避免交通堵塞。
10点30分,车辆驶入最后一站——湘口街寄递共配中心,工作人员王飞打开手机上的城配APP,扫码,点击“确认收货”,车门自动打开。“比快递员投递更方便,连电话都不用打。”王飞说,就像点外卖一样,什么时候发货,车辆行驶到哪,APP上一目了然,非常准点。几分钟后,车辆顺利完成配送,按原线路自动返回。
湘口街寄递供配中心,工作人员王飞从无人配送车中取出快递。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谢慧敏 摄
“相较于过去人车配合的快递模式,无人配送车的最大好处就是便捷。”黄昊告诉记者,此前,汉南供配中心每天上午只有一台快递车,8点准时发车,没赶上发车时间的快递,就只能下午再配送,“两台无人配送车‘上岗’后,上午、下午轮轴转,不仅随到随走,而且风雨无阻,即使是‘双十一’这样的高峰期,快递也再没有滞留过。”
目前,武汉经开区已开通两条邮政无人投递车路线,覆盖21个村,串联3个街道,服务居民4万余人。这些车辆每天上午、下午各配送一次,不仅将邮件从区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转运至村级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还可在返程时收集各点位的邮件。初步估算显示,较传统运输模式每月可节省成本2000元以上。
无人配送车正在自动驶出配送中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谢慧敏 摄
“无人配送车的落地,是武汉经开区探索自动驾驶装备商业化试点的有效尝试。”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9月,《武汉经开区自动驾驶装备商业化试点管理办法》发布,这是武汉市首个针对自动驾驶装备的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聚焦低速无人场景,推动物流配送、自动接驳等应用场景落地,助力武汉自动驾驶商业化试点场景从以乘用车为主拓展至自动驾驶装备领域。
据悉,除汉南片区外,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也正大力开展自动驾驶装备商业化试点,东风蓝卡、新石器、九识、菜鸟等4家企业将在此布局无人物流、无人配送等业务。目前,军山新城正推进低速无人运力共享平台建设,未来,还将探讨无人车在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等更大规模校园场景中的应用,包括快递配送、接驳通勤、移动图书馆等,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普适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