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涛 通讯员张梦石 谯玲玲 张麟)“右肘终于能听我使唤了!”72岁的万女士上周出院前,用术后恢复良好的右手写下感谢信一封。这个简单的握笔动作,她已5年无法完成。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骨运动医学科运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解决了困扰她多年的肘关节疼痛。
(万女士出院前与医护合影 通讯员贺英供图)
万女士接受的是郑钦文同款肘关节镜手术。7月19日,网球名将郑钦文通过社交媒体宣布自己因为接受右肘关节镜微创手术,将暂时告别赛场,郑钦文表示自己在近期一直受困于右肘疼痛,虽然采取干预措施坚持比赛,但疼痛的影响始终存在,最终在专家建议下决定采用肘关节镜手术。
5年前,万女士右肘关节开始出现间歇性刺痛,随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关节活动度持续下降,穿衣、梳头等日常动作都难以完成。求医后被诊断为“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游离体形成”,因对手术心存恐惧,万女士一直没下定决心,导致病情持续恶化。
近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骨运动医学科就诊时,副主任医师凃峰详细评估了她的情况,认为可以通过关节镜微创技术解决问题。“通过3-4个不到1cm的微小切口,借助高清摄像头精准定位病灶,可同时完成游离体取出、滑膜清理和关节松解。”在凃峰医生的耐心讲解和鼓励下,万女士终于放下顾虑,决定接受手术。
术后配合康复训练,万女士肘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5年来首次恢复自主握笔能力。出院前,她亲手写下感谢信一封,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医护团队的感激之情。
(万女士出院前手写感谢信 通讯员贺英供图)
凃峰副主任医师介绍,无论是像郑钦文这样的职业运动员,还是长期劳损的中老年人,关节镜手术都能显著缩短康复周期。术后早期即可开始功能锻炼,配合个性化康复计划,多数患者4-6周可恢复日常生活,3-6个月重返运动。
凃峰表示,肘关节骨性关节炎虽不常见,但症状加重将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若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弹响或卡顿感,应尽早就诊。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许多患者可通过微创手术获得良好疗效,避免大手术带来的创伤和风险。他提醒,早诊断、早干预是保护关节功能的关键,切勿因拖延让小问题演变成生活“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