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以重点产业链为笔,绘就农业强省新画卷

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中,农业始终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所在,承载着民生保障与经济腾飞的重任。自2021年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工作扬帆起航,湖北全省上下一心,以省级领导领衔推进为引领,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各地积极响应,为农业产业链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数年深耕,成效斐然,湖北农业在向强迈进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就拿“潜江龙虾”来说,积极搭乘全省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的东风,不断奋进,2025年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飙升至 527.2亿元,实现了 24.8%的同比增长,彰显出强大的品牌影响力。2024年,潜江市小龙虾加工交易总量强势突破80万吨,占湖北省总产量的60%、全国总产量的25%,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870亿元,成为湖北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耀眼典范。

然而,湖北农业产业链仍存在一些短板,如产业链不长,众多农产品仍处于产业链前端,附加值较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与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未能充分发挥协同效应;科技支撑不足,在核心种源、农机装备等关键领域,与农业强省的差距依然明显,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但这些短板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反而成为湖北农业砥砺前行的新起点。

推动思想认识再提高,是湖北农业破局的关键一步。农业,作为稳全局、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其基础性地位不容小觑。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而农业产业化发展,则是开启农业现代化大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只有全省上下深刻领悟这一点,将“三农”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投身其中,才能汇聚起推动农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是湖北农业腾飞的必由之路。“强龙头、延链条、促融合、树品牌”,这十二字方针为湖北农业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力引进培育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就如同为农业产业链装上强劲的“发动机”。一方面,要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带动企业和周边农户实现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同时,还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让农产品“华丽变身”,大幅提升附加值;另一方面,还要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联姻”,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还当加强农业品牌宣传推介,让湖北农产品“走出深闺人尽知”,从“潜江龙虾”到“秭归脐橙”,一个个响亮的品牌,正以腾飞姿态成为湖北农业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农业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较量。围绕核心种源,湖北加大科研投入,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逐步实现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让农业的 “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农机装备领域,不断创新研发,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加强耕地质量提升研究,通过科学的土壤改良技术,让土地更加肥沃,为粮食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实现精准种植、精准养殖,推动湖北农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迈进,将农业科教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北以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正奋力书写农业强省建设的新篇章。在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是农民生活的富足安康,以及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相信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湖北必将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让新时代 “鱼米之乡”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筑牢坚实根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陶玉(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以重点产业链为笔,绘就农业强省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