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李蔚东 通讯员 程贺秩 程宇虹)7月17日记者了解到,在襄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襄州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病房,64岁的徐女士恢复良好,即将出院。几天前,该院肝胆外科团队为她实施了一场特殊的手术,从其胆囊内取出了超过一千粒细沙般的结石,连经验丰富的医生都直呼“罕见”。
7月初,家住襄阳的徐女士突感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在当地卫生院治疗4天后,症状未见好转,遂转入襄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经检查,医生发现徐女士全身皮肤发黄(黄疸),胆囊明显肿大,胆红素指标高达正常值的7倍,初步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及急性胆囊炎。
刘主任向记者展示患者CT照。记者 李蔚东 摄
摆在医生面前的挑战不小:患者徐女士年事已高,且患有脑梗死后遗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此前还经历过两次大手术,再次手术风险极高。为确保安全,肝胆外科主任刘诚迅速组织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共同制定了详尽周密的手术方案。
7月11日,刘诚主任带领手术团队为徐女士实施腹腔镜手术。术中发现情况比术前预判更为复杂:患者的胆囊异常肿大,体积远超正常(宛如一个小西瓜),内部被密集的细小结石完全填满(直径多为1-2毫米,最大不超过5毫米),结石总量估计约1000颗(胆囊内约900颗,胆总管内约100颗)。巨大的胆囊严重挤占了腹腔操作空间,给手术带来极大挑战。
刘主任询问患者病情。通讯员 供图
面对这一难题,团队果断采取创新策略:先在胆囊壁上小心开一小孔减压。瞬间,高压下的结石如瀑布般涌出,流入腹腔。随后,团队利用吸引器快速吸出大量小结石,但因结石量过大且混有稍大颗粒,吸引器管路反复堵塞,前后更换了五根吸引管。对于无法吸出的大结石,则使用标本袋分批装入(每次约20-30颗),再通过腹腔镜小切口取出体外。经过持续约一小时的精细“清石”操作,胆囊体积显著缩小,为后续操作腾出了必要空间。随后,团队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了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感觉像进了一个沙包!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数量如此之多的胆囊结石患者。”刘诚主任回忆道。历时约3小时的手术后,团队成功清除了徐女士胆囊及胆总管内的全部结石。
术后,徐女士恢复顺利。术后第二天,其腹部疼痛症状便得到明显缓解,术后第四天复查,胆红素指标显著下降。刘诚主任在7月15日查房时表示:“恢复得不错,各项指标也基本趋于正常,再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据刘诚主任介绍,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患病率约为10%,女性高于男性,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肥胖者及40岁以上人群风险更高。他提醒市民,预防胆囊结石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应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等高纤维食物;避免长时间空腹或过度进食;保证每日充足饮水;并坚持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胆结石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