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冯伟、王路港、陈广泽)当前正值早稻抢收、晚稻抢插的“双抢”关键期。作为全省双季稻主产区,浠水县正多措并举,全力投入这场农时争夺战。自7月10日左右开镰以来,浠水县17万亩早稻收割进度已超三成;与此同时,计划种植的18万亩晚稻整田、播插工作也在同步推进。
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供图
在汪岗镇陈庙河流域,浠水县丰收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的1850亩早稻迎来丰收。合作社负责人张米洪正紧张调度:“今年早稻面积比去年增加了600亩,亩产约1350斤,比去年每亩增产130斤。预计再有4到5天就能全部收完。”
整个陈庙河流域3.04万亩水稻中,有1.2万亩早稻急需抢收。农机手徐记中驾驶收割机已在此连续奋战多日,“每天从早9点到晚6点,要割四五十亩,时间非常紧,五六天内必须全部收完。”
据浠水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綦征介绍,今年全县投入“双抢”农机具达8000台套次。早稻收割进展顺利,目前已收获5万多亩,进度约30%,预计7月20日左右可完成95%以上的收割任务。在5个主产乡镇的随机测产显示,早稻产量同比去年增长约3.2%。
据悉,今年浠水早稻种植面积达17万亩,较去年增加1.38万亩,增幅8.83%。为确保高产高效,该县重点推广了集中育秧、双季稻全程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并因地制宜应用“早直晚抛”、“早晚机插”等高产模式及机收减损技术。稻谷烘干企业也已做好准备,保障早稻颗粒归仓。
早稻归仓的同时,晚稻秧苗也迎来了最佳插播期。在洗马镇米田水稻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工厂内,15亩郁郁葱葱的晚稻秧苗已长至五叶一新,可满足周边1500亩稻田的用苗需求。
合作社负责人张米田介绍,自建育秧工厂不仅能方便本社及周边种植大户,实现提前育苗、提前插秧,更能有效促进单田增产增收,“预计最低能增产百分之二十左右。”
目前,浠水县已建成标准化育秧工厂12家,年集中育秧能力超过2万亩。晚稻插秧工作正有序展开,已播插面积约1万亩,占计划的6%左右,全县18万亩晚稻插秧任务将于7月底前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