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以党建为笔,绘就现代化城市发展新画卷

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城市工作擘画了宏伟蓝图。此次会议不仅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诠释。在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关键节点,会议提出的“五大转变”和七大重点任务,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党建引领,激活城市发展“红色引擎”。会议强调,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要求深刻揭示了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与根本保障。湖北启动“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正是加强党对城市工作领导的具体实践。武汉市通过“六大行动”让党员干部在项目攻坚、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等一线实践中锤炼本领,形成“干部成长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良性循环。这种以组织建设为根基、以实战练兵为路径的干部培育模式,既为城市转型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洪山区的创新实践中,党建引领的“红色动能”尤为凸显。区委组织部创新构建“党建+科创”融合机制,通过深化招才引智专班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与区域产业深度对接。党员干部牵头组建“科技转化突击队”,在概念验证、中试孵化等关键环节攻坚克难,已建成130余家创新平台,培育超1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及130家专精特新企业,洪山连续多年蝉联赛迪创新百强区湖北省首位。这种将“党旗插在创新链上”的实践,不仅构建了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更彰显了党领导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智慧,通过制度创新破解“教育、科技、人才”三大领域“两张皮”难题,让党建引领成为激活城市创新要素的“金钥匙”。

创新驱动,重塑城市空间“价值坐标”。会议指出,城市发展要更加注重特色发展,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在洪山区,“山水星光”计划以创新驱动为核心,通过打造“山水硅巷”系列品牌,推动科技创新和城市焕新“双轮驱动”。理工大创新街区的先行先试,聚焦空间载体建设、产业发展集聚、服务体系构建,按照“一园一品、一楼一特色”思路重点建设“八大产业园”,突出加快洪山科创大厦“五大产业要素”聚集、“五大服务功能”协同,持续深化“平台+基金”联动,助推街区创新发展。创新驱动不仅体现在产业升级上,更深刻重塑了城市空间的价值逻辑。洪山区以“城市更新+产业焕新”为导向,将老旧厂房改造为科创园区,将低效用地转化为人才公寓,今年上半年新增创新园区5.65万方。通过“场景招商”“应用场景清单”等创新机制,吸引低空经济、智慧医疗等新兴产业集聚,形成“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产业链催生创新链”的良性循环。这种以创新为引领的城市更新模式,让洪山区在存量时代走出了一条“空间重构+价值提升”的新路径。

民生为本,织就城市幸福“温暖网络”。会议的核心要义在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洪山区以“民生痛点”为改革切入点,系统推进城市品质提升。针对就业难题,通过持续打磨优质就业服务品牌,在商圈、高校、地铁换乘站开展各类招聘活动,整合企业用工需求与居民求职意向,近三年累计提供超25.8万个就业岗位,新增约6.78万城镇就业人数。创新构建“民生微实事”机制,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去年以来为全区老旧小区共新增电梯112部,新修建电动车棚393个,新建社区食堂12个。在梨园街道,社区党委拆除传统办事柜台,打造开放式“全岗通”服务台,构建全龄共享的“幸福会客厅”。在和平街道,党员干部牵头改造闲置空地为“口袋公园”。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城市温度”。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城市工作已从“规模扩张”的“上半场”转入“质量提升”的“下半场”。唯有以党建为“针”,穿起政策、技术、人才、民生的“线”,才能绣出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的锦绣画卷。这既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深刻启示,也是湖北实践探索给予我们的信心所在。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雨琪(武汉市洪山区)

责编:沈素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以党建为笔,绘就现代化城市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