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田城 通讯员 王俊杰)短短7天的直播培训,让初入直播带货赛道的陈世军倍感兴奋:“6月19日开始参加培训,27日结业到30日,我们就卖出了13000斤桃子!”
“单场直播吸引3000多人观看,销售700余单。”这一亮眼数据,让刚成为直播赛道“菜鸟”的陈世军意外中又有惊喜。
5月16日,阳新县白沙镇海发生态农场的桃林被骄阳炙烤。返乡青年陈世军无暇顾及汗水,对着手机镜头侃侃而谈。他的身后,是挂满枝头的成片桃林。
这场由阳新县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组织的果园直播实战,让他首次体验到“流量变销量”的魔力——手机这方小小的屏幕,正蜕变成阳新果农手中的“新农具”。
直播卖果,阳新水果“火爆出圈”。
“一手机”就是一工作台
盛夏七月,万木峥嵘,正值阳新新桃盛装上市时节。
漫山遍野的桃树有序排列,硕果累累。
7月16日,阳新县白沙镇山口村泉井湾的阳新县海发生态家庭农场弥漫着丰收的喜悦,色泽鲜红诱人的脆桃,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采摘。
阳新县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电商直播班刚毕业的学员肖志霞正热情地向镜头前的观众介绍本地鲜桃。
她兴奋地分享:“我以前在鞋厂工作,从没想过学直播。掌握这门技术后,既能帮到农民,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同班学员陈世军创下了单场直播吸引3000多人观看、销售700余单的亮眼成绩。他说,“通过直播助农,感觉路子一下变宽了。”
“现学现卖”,一战成名。 通讯员 供图
一部手机,就是一个工作台。 通讯员 供图
家庭农场负责人舒思程说:“去年桃子不好卖,很多人还不知道这里有个果园。现在主播们来帮我直播后,知道的人多了,来买的人也特别多。”
亲眼见证直播影响力的舒思程也打算学直播,“直播卖桃子,确实有效果!”
记者了解到,在阳新县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的引导下,这个月一批批学员们在课堂和果园实现了“无缝衔接”,刚结业就上岗。
课堂的灯火尚未熄灭,果园的直播已然开场。
7月15日,阳新人社直播电商班60名学员来到浮屠镇“鱼乡情果园”开展助农直播,当天上午共销售翠冠梨4000余单、近2万斤。
主播们通过生动鲜活的语言和直观真实的镜头,全方位展示阳新县的生态美景与采摘乐趣,深入讲解阳新水果的卓越品质与丰富营养。
在直播过程中,网友们通过屏幕身临其境,互动氛围十分热烈。
一场场成功的直播,不仅让更多人开始了解阳新水果,更直接带动了水果销量。
阳新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直播电商班工作人员谢进武说,截止目前,该中心已和阳新县10多家农业基地开展了助农直播活动,仅仅一个月时间,累计助销农产品超10万单、50万斤。
“一篮果”拥抱数字浪潮
这场果园里的实战,是阳新“一篮果”产业拥抱数字浪潮的生动缩影。
阳新县水果种植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水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土壤。近年来,阳新县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对水果产业给予了大力政策扶持。
从资金补贴到技术指导,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品牌打造,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阳新的水果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农业,是阳新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做强“一篮果”,是阳新县深推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记者从阳新县特产局获悉,目前阳新县水果产业种植面积已达16.4万亩,年产量达10.2万吨,产值10.9亿元,加工能力日分拣8万斤。
阳新是水果大县,以柑橘为主,种类繁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政策春风吹拂下,一批知名水果产地涌现出来:
黄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柑橘现代农业产业园、军垦杂柑强镇、荆头山特色柑橘小镇、兴国龙虎山田园综合体,实现“阳新柑橘”农产品地理标志和“龙涎柑”“雷姐金桔”等企业品牌双轮驱动。
除了柑橘,阳新桃子、蓝莓、黄桃、翠冠梨等水果也各具特色,在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优质的阳新水果同样也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每年,一些缺乏营销能力的果农不得不面临低价“甩果”的局面,一些水果甚至烂在枝头,令人痛心。
阳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卢长林说,直播电商构建起了直通全国的高效渠道,让深藏于鄂东南的时令鲜果跨越山水的阻隔,第一时间抵达消费者的舌尖。
他认为,鼓了果农钱袋,甜了千家万户——这正是助农直播的双赢本质。
当第一颗阳新桃子借由直播在云端找到出口,阳新整个水果产业销售链条直播销售模式被悄然激活。
王英镇太公岛黄桃、浮屠镇下汪村翠冠梨……更多本地时令佳果正陆续登上“云端快车”。
阳新劳动就业训练中心主任刘会溪说,电商直播模式的可复制性优势,将催生更多直播达人为阳新“一篮果”助阵,以销促产,为阳新水果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注入持久动力。
“一根线”助力乡村振兴
网线,一头连着阳新,一头连着世界大市场。
风物长宜放眼量。阳新农产品,必须打破地域的限制才能“乘云出海”,电商直播,恰逢其时。
阳新县副县长廖洋波说,电商直播是阳新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阳新水果资源优势,通过电商直播,让全国尝到阳新水果之鲜美,让“一篮果”成为阳新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直播电商班已开班11期,330名学员结业,预计2025年全年可培育500名电商人才,将全部输送到‘五个一’特色产业电商直播销售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阳新县副县长廖洋波(右)调研阳新电商人才培养情况。 记者 田城/摄
电商培训,解放了“宝妈”为代表的赋闲在家群体的生产力。 记者 田城/摄
为实现这一目标,该中心高度重视训后服务,已与本地多家企业、农场建立合作渠道,积极为结业学员推荐、对接匹配的就业岗位或提供创业指导支持,确保培训成果有效转化。
正是得益于课堂和实践的无缝衔接,学员们“毕业即上岗”,每期网络创业班学员一结业,就迅速奔赴田间地头,将直播、短视频等新技能转化为助农富农的实际行动,有效打破了地域限制,让阳新优质农产品对接广阔市场,实现“技能变现”。
电商赋能,直播变现,以销促产——
在乡村振兴宏大版图中,阳新县正努力探索,将直播带货的东风,吹进了一个个果园,实现了水果销售的火爆出圈,用小果子撬动了大产业,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记者手记:
阳新“免费技能包”解放更多生产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在阳新县,在电商培训“数字基建”下,一批批如王强、陈世军、肖志霞般成长起来的本土直播人才,正成为托举“一篮果”出山越岭的重要力量。
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变为“新农资”,阳新县以技能之钥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活力之门。这场方寸屏幕的变革,正让阳新“一篮果”的馥郁芬芳,乘着数字东风,飘向更辽阔的中国大地。
不光是直播销售人才,得益于阳新县人才政策的强力,通过阳新县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的免费技能培训,普通人也推开了就业之门。
从直播间崭露头角的助农新星,到即将走上美甲师、面点师等岗位的学员,一个个“免费技能包”点燃了群众就业创业梦想的引擎。
“授人以渔”式的培训,让阳新越来越多赋闲在家的富余劳动力顺利上岗,不仅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更创造了社会价值。
“免费、授技、管饭、铺路”——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有效打通了技能提升与就业增收之间的壁垒,让阳新赋闲在家的群众真切体会到“一技在手,饭碗不愁”的踏实与希望。
从“知好”到“会干”,政策驱动下,阳新返乡创业青年、待业人员、家庭主妇等本土人才正破茧成蝶,释放更大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