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周文茹 冯靖雯
7月15日,河南省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高温防护倡议》(以下简称《倡议》),所有用人单位应在高温工作场所应设立休息区,按规定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开辟纳凉场所,提供爱心服务;倡导“清凉”行动,汇聚点滴关爱。
近期,我省持续出现高温天气,给广大户外劳动者带来很大影响。
《倡议》提到,所有用人单位应切实履行劳动保护主体责任,积极落实防暑降温相关劳动保护措施,在高温工作场所应设立休息区,配备通风、隔热和防暑降温设备,提供防暑降温饮料、药品等,切实改善作业场所劳动条件,按规定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户外作业单位应推行“做两头、歇中间”作业模式。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平台企业、快递企业应合理调整高温作业时间,科学安排订单,降低高温时段工作强度;为劳动者提供足量、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品和药品;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防暑降温措施。
根据《倡议》,倡导具备纳凉条件的人防工程、地铁、商场、公交枢纽、图书馆、银行、社区等开放便民纳凉服务点,提供避暑纳凉服务。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等阵地作用,免费提供空调、饮水、充电、应急药品等“送清凉”服务,帮助户外劳动者清凉度夏。
正值高温,广大户外劳动者要注意自我防护。呼吁广大群众尊重户外劳动者劳动成果,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对快递、外卖小哥等劳动者多一份理解。倡导沿街爱心商户、单位敞开大门,有条件的设立“爱心饮水点”或“清凉补给站”,为周边高温时段劳动者临时提供饮水、休憩方便。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送“清凉”行动,伸出援手,为户外劳动者送上一瓶水、一碗绿豆汤、一盒清凉油、一条毛巾、一顶遮阳帽……点滴清凉,汇聚社会爱心。
酷暑无情,社会有爱。每一份微小的善意,都可能是救人的善举,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点滴关爱,共同为高温下的劳动者奉献一份“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