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第二季第六集《风起东方》,将镜头聚焦东风汽车新能源转型之路,掀开了中国汽车产业变革的生动篇章。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200万辆,渗透率超40%,全球每3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2辆产自中国,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成果,更揭示出这场变革的时代重量。这不仅是单个企业的生死突围,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抢占先机的关键一役,恰似一棵参天大树在产业变革的沃土上扎根生长,其根系的深浅、枝叶的疏密、脉络的通滞,直接决定着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这棵大树深扎地下的根系,既要冲破“卡脖子”的硬土层,又要在迭代浪潮中持续汲取养分。当前,高端芯片依赖进口、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性能不足等技术瓶颈,如同土壤中的坚硬石块,阻碍着根系伸展。而固态电池、智能驾驶算法等技术的加速迭代,更要求根系必须保持旺盛的生长力。东风汽车直面困境,通过自主研发接连攻克氢燃料电堆零下40℃冷启动、智能电动架构实现软硬件解耦等技术难关,每一项突破都像根系穿透障碍、吸收养分,既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让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握有“撒手锏”。从东风实践来看,唯有将技术创新的根须扎得够深够广,才能为转型之树筑牢抗风御险的根基。
产品矩阵,是大树向市场伸展的枝干与叶片,既要在同质化竞争中长出“特色枝”,又要适配不同需求的“阳光带”。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硝烟弥漫、高端市场被国际品牌长期垄断、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难以被单一产品充分满足,种种困境如同散射的“阳光带”,杂乱孱弱的枝叶是无法高效捕捉阳光的。而东风汽车精准定位的产品矩阵,充分适配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既有岚图系列在高端市场舒展“豪华枝叶”,又有猛士品牌在越野领域挺立“硬核枝干”,风神、奕派则在主流市场铺开“繁茂叶群”,更有氢能车型探出差异化“新枝芽”。这种布局如同科学修剪,让每片叶子都能沐浴对应市场的阳光,将技术养分高效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东风实践证明,只有让产品矩阵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转型之树才能长得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产业协同,是大树体内纵横交错的脉络,既要打通上下游的“养分输送管道”,又要连通区域资源的“水分网络”。当前,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割裂、利益分配失衡,如同脉络堵塞导致养分淤积。而区域间零部件配套不均、人才资源分散,更让局部枝干因“缺水少肥”而生长乏力。东风汽车深谙协同之法,全力推动产业链形成紧密协作的有机生态,一方面带动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转型,构建绿色智能生产体系,另一方面与跨行业伙伴共建智慧场景,拓展市场合作空间,每一步都在让脉络畅通无阻。这种协同让技术创新的“养分”能快速送达产品端,市场反馈的“信号”能及时传回研发端,区域资源的“水分”能均衡滋养各个枝干。东风实践已然表明,只有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共生,使整个产业的脉络循环畅通,才能产生“1+1>2”的生长合力,让转型之树获得持续向上的动能。
根不深则树难立,叶不茂则果难丰,脉不通则势难久。从东风的实践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密码,正在于让技术创新的根系、产品矩阵的枝叶、产业协同的脉络形成共生共进的生态,当三者同频共振,这棵转型之树必将在全球产业变革的风雨中愈发挺拔,最终撑起中国汽车品牌的参天未来,让“中国制造”的枝叶在世界舞台上舒展更广阔的天地。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沈思源(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