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奕博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实习生 温竹青
6月30日,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武汉市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1)班毕业生徐奕博在辗转数学竞赛、国内高考后转向国际赛道,未系统学习过国际课程的他,依靠自学和同学老师帮助,顺利通过TMUA(大学数学或数学相关专业测试)笔试、学校面试等流程,并以雅思总分8.0分,听力、阅读、写作、口语四个单项的分数均不低于7.5分的好成绩,最终被剑桥大学经济系录取。
“竞赛班尊重多元选择”
回忆起最初的申请动机,徐奕博坦言,2023届同校学长的成功让他首次将国际顶尖院校纳入考量:“我忽然发现,剑桥经济系或许能成为我的学术新方向。”
作为同时备战高考与国际申请的双轨制学生,徐奕博面临着双重挑战:“学校课程不涉及经济学体系,大部分专业内容都需要自学。” 他向记者透露,在决定转向剑桥申请后,自己需要在完成高考科目的同时,自主啃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教材。而竞赛班自由多元的培养体系,恰成为他尝试这一“跨界挑战”的重要支撑——“这里允许每个人选择不同的赛道,无论是专注竞赛、综合学习,还是像我一样兼顾双轨,每一种选择都被尊重。”徐奕博说。
徐奕博回忆道,“在高二的时候,我们班成功编纂了数学杂志《数海成荫》,这份经历成为我申请中学术探索的加分项。”从人员沟通、框架设计、稿件邀约再到最后排版和打印成册,编排数学杂志的经历不仅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沟通力、协作力以及自信心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回忆起剑桥面试备考的关键时期,徐奕博对老师们的支持表示感谢:“老师们特许我免交作业,只要求保证课堂效率,这种‘量身定制’的包容让我能全身心投入面试准备。”对于扎根竞赛的同学,武汉二中每年会为竞赛生留出4个月的准备时间,让他们在竞赛部进行自主学习备考,以此充分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
“英语考试成交流方式”
徐奕博介绍,申请剑桥大学经济系,雅思分数通常要求总分不低于7.5分,且小分不低于7.0分。他说,“学习英语最重要就是多背单词,只有当词汇量积累到6000到8000左右,才能支撑起不同场景的表达需求。”徐奕博给想走双轨模式的学弟学妹“支招”:一定要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就着手准备英语学习,尤其是针对听说读写四个板块开展针对性训练。
在他看来,听读对中国学生而言难度相对可控,真正的挑战集中在写作和口语上——雅思写作需要打破高考模板思维,口语要跳出母语翻译的惯性。徐奕博认为,雅思英语写作和高考英语写作有很大差异,需要有专门的老师去纠正写作习惯;而口语训练的关键在于“开口说”,“在考试中,千万不要把雅思当成一个考试,不要太功利,跟外国人用英语思维正常交流就好,而非中式翻译。”
对徐奕博而言,备考期间最大的进步便是心态从“焦虑预设”到“强稳坚韧”的蜕变——当自我复盘发现的问题与官方反馈的扣分点“错位”,徐奕博整整两个月都在和自己的预设结果较劲——在官方反馈结果等待的两个月里,徐奕博和老师交流、剖析问题,并预设一个结果,但当最后发现自己分析的结果和官方结果有所出入时,“压力非常大。”后来徐奕博明白,其实剑桥真正考查的,不只是完美的语言分数,更多的是在压力下的学习韧性。提及解压的妙招,徐奕博认为最关键的就是稳住心态,“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一步一步踏实走就好了,相信最后结果一定不会太差。”
在武汉二中,徐奕博并不是第一个被剑桥大学录取的学生。正如徐奕博的班主任江老师所言:“二中给予学生的,从来不是单一的‘成功模板’,而是让每个孩子在多元赛道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勇气与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