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东湖评论:弘扬大别山精神 勇当支点建设先锋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对湖北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强调要“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别山上红旗飘扬着,革命精神永驻,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大别山人民,在血与火的抗争中,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传奇,实现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并凝结出宝贵的大别山精神。弘扬大别山精神,要奋勇争先,勇当先锋,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凝聚更广泛的发展力量。

弘扬大别山精神,在实干担当中凝心聚魂。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长期作为我国革命史上的战略要地,历经战火重重考验,培养出一大批革命火种撒向全国各地。这片土地上无数革命先烈挥洒汗水与血泪,最终促成了革命的胜利与新中国的诞生。作为领导干部,更要弘扬好大别山精神中的红色基因,以实干担当践行大别山精神。5月24日,省委书记王忠林在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培训班上强调,县委书记要认清责任、知重而行,全面练就“铁肩膀”的责任担当。要把握使命职责之重,真正做到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领导干部身负责任之重,要求能力之高,唯有不忘初心使命,才能不负重托,推进各项事业落地见效。

弘扬大别山精神,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保障根据地人民的基本生活,共产党人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他们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手工业,努力增加粮食产量和物资供应。在农业生产中,党员干部带头下田劳作,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工业生产中,他们积极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建立起了简易的兵工厂、被服厂等,为革命战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种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依然心系群众、为群众谋福祉的精神,正是大别山精神中为民情怀的生动体现。当下,湖北正大力推进支点建设,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在乡村振兴中,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利用湖北资源,搞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帮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上,勇当前锋,引进高新企业与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培养本土产业工人,提升就业能力。只有切实为百姓谋福利,带动群众一起奋斗,才能凝聚支点建设的群众基础。当百姓看到建设成果,就会主动参与。如此,湖北支点建设事业便有了“源头活水”,有了坚实依靠,发展之路也会越走越宽。

弘扬大别山精神,在艰难险阻中挺身而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进攻的序幕,成功创造了无后方作战的奇迹。1947年10月,大别山区已是寒风凛冽,12万南征野战军身上却仍穿着单衣,脚上穿着草鞋,不分昼夜地与国民党30余万主力军周旋。战士们不仅需要自行筹措棉花等原材料,还在空隙时间缝制棉衣。“我们是双枪将,一手拿钢枪,消灭敌人;一手拿绣花针,缝制棉衣,让我们迎接新的胜利吧!”邓小平同志如是说。这场“棉衣战”也充分彰显了大别山精神中“勇当先锋”的精神核心。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我们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外部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转观念、谋全局,增强识变应变能力,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寻机,以高质量发展确定性应对外部变化不确定性。领导干部作为“领头羊”,要铆足劲头、攻坚克难,做好示范引领,面对“烫手山芋”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大风大浪”要敢于挺身而出。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支点建设绝非坦途,需以大别山精神为指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这精神,是暗夜里的火把,照亮前路;是寒冬中的炉火,温暖人心。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在艰难险阻面前挺身而出,在实干担当中勇当先锋。让争先意识融入血脉,化为行动自觉。以精神凝聚人心,以精神鼓舞士气,我们定能在支点建设中披荆斩棘,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赵一帆(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东湖评论:弘扬大别山精神 勇当支点建设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