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文明花开 幸福钟祥

远眺钟祥城区,天蓝水碧,风光宜人。

常态化开展学雷锋活动,传递正能量。

开展邻里颂主题活动,构建街坊有礼、乡邻有爱的邻里关系。

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大大方便了群众。

新建的历史文化墙,气势恢宏。

改造恢复老街风貌,留下城市烟火。

七年磨剑,梦想成真。

2025年5月23日,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揭晓,钟祥市榜上有名。

钟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长寿之乡。七年里,钟祥坚持将文明建设与民生改善相融合,锚定目标、接续奋斗,以“文化铸魂”厚植文明根基,以“匠心独运”执着雕琢城市容颜,以“刮骨疗伤”的魄力补齐短板,让文明城市成为钟祥最亮眼的新名片,让文明创建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让文明新风共绘幸福画卷。

精细管理 让城市有序又有光

初夏时节,行走钟祥,楚风明韵,润泽城乡;街坊有礼,乡邻有爱;满城青翠,推窗见景……钟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展现着由内而外的蜕变。

这份展现城市蜕变的精彩答卷背后,是上下联动、众志成城的努力。

“现在遛狗拴绳、礼让行人已成为习惯。”家住皇庄街道桃花村社区的居民邓伟感慨地说。

文明城市创建之初,城区乱堆乱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乱象突出。面对难题,钟祥多部门联动,深挖问题根源,建立长效机制,化解一个个难题,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

钟祥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市民素质提升行动,推进文明教育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和农村。教育部门在全市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活动。通过一个个活动、一次次宣传,提升创建文明城市认知,促进文明习惯养成。

公安部门在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常态开展交通秩序管理,通过关口前移,将管理范围从城区向东南西北4个进城路口延伸,全面规范提升交通秩序。推出轻微违法“集赞免罚”举措,让违法者在朋友圈“现身说法”,既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又充满人文关怀。

2023年起,城管部门根据群众诉求,规范设置便民摊点17个,引导流动摊点有序经营,既便利群众,又解决了占道经营顽疾,实现“人间烟火”与“城市文明”同向同行。

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整体联动,合力整治“牛皮癣”、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疑难杂症。全市常态化开展“洁城行动”,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下沉社区、小区,推动市容市貌大幅提升。

在规范上下功夫,在精细上做文章,市民对城市的满意度逐步提升。正如郢中街道韩家街社区居民杜玉磊所说:“全城一年四季干净整洁,无论何时在街头漫步,都能感受到惬意和悠然”,这是钟祥不懈奋斗的生动写照。

全民参与 文明基因深入城市肌理

“您好,请在安全线内等候!”上下班高峰时段,交通志愿者坚守路口,为市民护航。

“我是志愿者,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现场,志愿者热情服务,成为流动的风景线。

在钟祥,不仅自觉做文明人成为习惯、主动参与守护城市文明也蔚然成风。

2024年,从点燃草根激情的首届村级足球联赛,到吸引6000多名运动员的荆门市九运会,从展示长寿文化的钟祥第四届长寿文化旅游季,到全国夏季“村晚”湖山示范展示活动,再到洋溢丰收喜悦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场场文体活动,让全国游客近距离触摸钟祥城市的温度。这背后离不开每一位志愿者和市民的坚守和努力。

每年清明时节,志愿者们化身文明祭扫宣传员,走村入户宣传文明祭扫理念,号召大家采用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等环保方式缅怀先人,引导群众摒弃传统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的习俗。

在城市社区,通过开展“邻里亲、邻里帮、邻里和、邻里乐、邻里颂”等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弘扬文明新风,构建街坊有礼、乡邻有爱的邻里关系。近年来,钟祥城区累计举办30余场邻里节活动,既为群众搭建了交流平台,又传承了民俗文化。

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国际禁毒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日,各部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宣传文明新风。

理论宣讲送到田间地头,志愿服务走进大街小巷。在钟祥,58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如同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植根在钟祥的沃土上,年均开展活动4800余场,吸引70余万人次参与。身边的“红马甲”“蓝马甲”越来越多,市民争当劝导员、保洁员、宣传员、服务员等,参与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传播文明理念,倡导文明行为。

“我们上红榜了!”5月13日,正在翻阅钟祥第90期城市管理“文明红黄榜”的居民欣喜地说。

通过定期晾晒“文明红黄榜”、发放《致市民的一封信》等多元化宣传渠道,构建起立体化的文明宣教网络,让文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主动维护市容秩序的良好社会风尚。

道德建设群星闪耀,凡人善举新风扑面。近年来,钟祥不断加强和创新典型选树工作,从钟祥4488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从各行业、各战线、各领域,大力发现发掘崇德向善的先进典型,弘扬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先后推出全国道德模范1人,“中国好人”5人,荆楚楷模、“湖北好人”16人,荆门市道德模范12人,“荆门好人”137人,形成崇德向善的强大磁场。

统筹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取得累累硕果。其中,钟祥市人民检察院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柴湖镇前营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市实验小学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石牌镇邹爱华家庭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

宜居宜业 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几年没回来,家乡竟变得像花园一样。”五一小长假,从广州返乡的市民王雨娇驾车穿过城区,干净整洁、绿意盎然的城区,让她惊叹不已。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钟祥市委市政府将文明城市创建和民生需求紧密结合,在擦亮城市“面子”的同时,也全力守护民生“里子”。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通过开展街巷品质提升、公共空间改造和建筑活化利用等“小而美”项目,改造升级城市主次干道、历史文化街区、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农贸(集贸)市场、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实施宫塘湖治理、污水处理扩容、排涝管网改造、供水管网改造等民生项目,让城市宜居又宜业,全体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过去破旧不堪,如今焕然一新,太开心了。”作为钟祥城区仅存的传统居住街坊,县门坡历史文化街区的华丽变身,让老居民享受到了新生活,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各种线路“蜘蛛网”变成“天际线”,街道“人车混行”变成“人车分行”,居民家门口“脏乱差”变成“洁净美”,居民们纷纷点赞。

天蓝水碧,开门见绿,移步见景,如同住在公园里。近年来,钟祥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3000多处3.7万平方米,改造雨水污水管网210公里,粉刷墙面立面16万多平方米,增绿补绿4万余平方米,打造小游园、“口袋”公园157个。房屋、道路、公园、湖泊、河流相映成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整个城市朝气蓬勃。

整合资源,便民服务到“最后一百米”。精细化打造22条主次干道,安装隔离护栏万余米,交通环境显著改善;整治364条背街小巷、563个居民小区,新增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3个、老年活动室421个、便民服务站点23个、便民设施5000多处,新增智能监控点400多处、停车场19个,新增停车位5000多个,居住环境更加安全宜居;对中心城区5个农贸市场全部进行改造提升,新建改建公厕65座,群众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公厕干干净净,如同酒店卫生间一般。”来钟祥旅游的李欢在莫愁村景区由衷称赞。在城区,所有公厕24小时免费开放,推行“公厕长”管理制度,配备无障碍设施,既方便了市民,也成为展示文明的窗口。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钟祥持续挖掘长寿文化、楚文化、明文化等基因,使城市风貌彰显人文底蕴。今年春,钟祥启动以“探秘寿乡·乐享钟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从3月开始的春游活动,让大美钟祥成为游客向往的打卡集结地,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令人流连忘返。

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站在新的起点上,钟祥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推动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拓展,让文明城市成为钟祥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典型案例

修复县门坡街区 传承历史文脉

钟祥市县门坡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城区石城中路以南,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成型于清朝光绪年间,因位于县衙对面而被称为县门坡,是钟祥城内仅存的传统历史街区。2020年2月,县门坡被湖北省评为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

为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恢复街区风貌,钟祥于2022年启动县门坡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修复。此次修复按照“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理念,微改造民居119栋,修缮历史建筑19栋,修复县门坡牌坊、探花坊牌坊和明清文化墙等,配套提升广生庵小游园、小东门街游园、广慈阁停车场等。

通过恢复历史建筑风貌、增加公共空间、改善基础设施来传承历史文化,让历史文化、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留下“市井烟火”。

“原来三台十八景,县门坡是其中之一,改造后,这里既古色古香,又十分方便。”居民丁贤慧感慨地说。

“莫愁义警”守安全 经验全省推广

钟祥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根植安全“莫愁”理念,广泛吸纳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2023年6月,建立“莫愁义警”工作站,全面参与治安防控、 纠纷调解等工作。

“莫愁义警”整合城区派出所、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安保力量以及义工联等200名群众力量,形成“685”工作机制,即6类“莫愁义警队”(校园安全护苗队、 治安防范巡逻队、矛盾纠纷联队、法治宣传服务队、应急救援处突队、警情联动机动队);8项工作职责;5个专项行动(护校护苗行动、 巡防救援行动、防范宣传行动、禁种铲毒行动、特群关照行动)。“莫愁义警”极大解决了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有效填补了辖区安防漏洞,减少了治安盲点,已成为社会治理、治安防控的重要帮手,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处置率大幅提升。

“莫愁义警”组建以来,先后排查各类安全隐患70余处、化解矛盾纠纷60余起、开展反诈宣传130余次,城区违法犯罪发案数同比下降23.4%,营造出“平安共建、家园共治、幸福共享”的浓厚氛围。

便民驿站 留住城市烟火气

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加强城市管理,引导流动摊点规范经营,钟祥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留住“烟火气”,探索开设便民驿站,成效显著。

为流动摊点“安家”。按照“规范现有、疏堵结合,供需兼顾、合理布局”的原则,划设便民销售点22处,统一设置指示牌,明确经营范围及时段。

让流动摊点“安心”。配套建设便民驿站8个,提供免费饮水、饭菜加热、充电充气、休憩纳凉、维修急救等10多项服务。

护便民摊点“安宁”。实行准入制度,明确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规范经营秩序和经营行为;专人管理,接受监督,调处矛盾。

便民驿站既满足了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还成了关爱户外劳动者的暖心站、传播城市文明的接力站、服务市民群众的工作站,更实现了城市“脸面”和百姓“肚皮”的平衡兼顾,政府服务与经济发展的双向共赢。

在陈家台便民摊点附近住了10年的市民李丛玉表示,随着城市的发展,小摊点越来越少,有了便民驿站,既方便,又有家乡的感觉。

本版图片由钟祥市委宣传部、钟祥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文明花开 幸福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