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名扬纪涵电子有限公司工人操作线路板钻孔机。(湖北日报通讯员 胡川 摄)
连日来,一辆辆货车从湖北荣盛模具材料厂开出,驶上宽敞平整的张志和大道。
2018年,荣盛模具落户黄石市西塞山工业园,那时,厂区门前还是一片坑洼泥泞。
“厂前大路宽了,企业的发展也步入快车道。”湖北荣盛模具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合四说道。
园区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多年来,西塞山工业园全力推进水、电、气、路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园区“三纵五横”核心路网初步建成。
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目前,园区全力构建起以特钢为龙头,电子信息、医药化工、临港总部为重点的“1+3+N”特色产业体系。投资16亿元的红睿马新材料、投资15亿元的飞沃新能源等先后落成投产,创下“西塞速度”,为园区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加恒实业、浩运新材料、荣科智能等一批特钢加工企业深耕本地,40多个特钢产业链项目先后签约落户,50多家上下游企业进驻,形成热带雨林式特钢产业生态。
“我们今年的产值增长了两位数。”红睿马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佳宁说。
在这里,大冶特钢成长为中国品种规格最齐全的高品质棒材、高端中厚壁无缝钢管、高合金锻材三大特钢生产基地。
振华化学成为全球最大的铬盐生产商。电子信息产业在园区更是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
“目前订单比较饱和,客户催着我们尽快交货。一年产值可以达到一个亿。”湖北强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厂长王平说。
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西塞山工业园积极走好“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道路。一手腾笼换鸟,关停夏浴湖周边散乱污企业134家,全力推动传统模具钢企业转型升级;一手与华科大合作成立黄石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为入园企业技改引智提效。仅去年,就推动大冶特钢等企业实施技改项目13个,投资10.6亿元。园区实现从原材料供应、特钢研发、冶金熔炼、热处理、延伸加工到下游产品制造的全链条再造。
目前,西塞山工业园先后获批“国家火炬特钢特色产业基地”、省级“承接特钢新材料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金字招牌,实现年产值约346亿元。成功创建1家国家级、1家省级“绿色工厂”。正全力打造全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特钢产业基地和千亿特钢产业集群。力争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亩均税收超行业标准20%。
狠抓产业发展的同时,园区积极推进产城融合,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更有幸福感。在这里,临港技工学校加速建设,黄石二中滨江校区书声琅琅。
夏浴湖畔,曾经的臭水湖已蜕变为生态湿地公园。西塞山工业园还牢牢把握建设城郊型田园综合体的机遇,充分发挥“一江、两山(黄荆山、西塞山)、三湖(夏浴湖、栗子湖、翡翠湖)”自然资源禀赋,积极引进特色种植养殖项目和文旅休闲体验项目。
通过举办张志和桃花节、新港荷花节和螃蟹美食节,开展西塞神舟会,园区将工业文明与诗词文化深度融合,年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钢”柔并济、宜产宜游,一个临江依山环湖的现代化绿色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西塞山频道 作者 唐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