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人人都是生态圈 武汉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典范城市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畅、实习生潘雅芳、黎霞)5月16日上午,以“万物共生,和美永续”为主题,武汉市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东湖磨山举行。近年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和民间志愿者、专家团队、公益组织共同编织生物多样性保护网,凝聚起多方参与的强大合力。

“生物多样性”是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武汉市作为中部唯一特大城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城市生态多样性保护的方法论。

“603种植物、82种鸟类、165种昆虫,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画眉、白胸翡翠等珍贵物种。”当天公布的武汉市江汉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最新发现显示,藏身于公园、绿地,该城区拥有一座生态多样性宝库。

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武汉市陆续开展了沉湖湿地、府河湿地、涨渡湖湿地、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逐步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不断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武汉市湿地野生鸟类呈恢复性增长趋势。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全球极危鸟类青头潜鸭,在府河湿地观测记录到300余只;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每年冬天有约6万只候鸟来此越冬,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东方白鹳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有100余种植物,丰富的植被成为冬季候鸟迁徙的天堂。

武汉提出“武汉禁捕退捕要走在沿江城市前列”的目标,先后制发多份禁捕制度文件,形成全覆盖、多层面、立体化巡查监管体系,构建“禁捕+整治”的联动机制。制定“江豚回归江城”计划,持续推进长江水生生态修复。武汉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641.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48%,范围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区域。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新建绿地4000公顷,造林绿化20万亩,建成各类公园380个、绿道1210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04平方米。

从守护江豚的科学家到推动长江保护的公益人,从观鸟协会的领航者到植物科普的推广者,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构建“市总队+区分队+特色志愿服务”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社会化、专业化、常态化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新格局。武汉市志愿者骨干团队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超1000场,经常性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人次达10.4万,志愿红和生态绿交相辉映成为美丽武汉一道亮丽的风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人人都是生态圈 武汉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典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