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让世界成为无围墙的课堂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数字教育高端对话现场。(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实习生 李昕蓉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陈熹 包东喜 韩晓玲 李玉麟 海冰 农新瑜 孙凌

“在中国,乡村学校能与北京学生同步上课、共同开展课题研究。”5月15日,新西兰驻华大使乔文博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说,这一数字教育的成功案例完全可扩展至新中两国学校乃至全球高校的协作。

“仁”在“内卷”的竞争下还有意义吗?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今天,在武汉市的中小学课堂上,学生们借助AI技术,向孔子提问。

联通城乡,让教育公平触手可及;跨越山海,让世界成为无围墙的课堂;拆除藩篱,让全球师生在云端共绘知识图谱……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舞台上,一次又一次响起共同行动的“集结号”。

雁阵成行,因共识而越千山万水。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教育数字化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正在从北京、上海、武汉,一步步走向世界。

拥抱未来,不能丢掉传统

“根”与“翼”:从文明基因到未来课堂

参加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全体会议的外国嘉宾仔细聆听。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通过学习与教学探索科学的时代,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机遇。”5月15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全体会议上说,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底层逻辑,而非仅停留在工具层面的应用。

此时,在大会基础教育观摩点,虚拟人“司马迁”与学生开启跨越时空的对话,动态数形转换、3D模型剖分等技术将数学公式与几何图形转化为可视化内容……科大讯飞AI黑板呈现“未来课堂”新样态。

在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千年皮影戏与现代科技碰撞,小学生们运用机械臂、编程等现代科技手段,向AI机器人下达指令,演绎别开生面的《哪吒闹海》皮影戏。

在武汉市二桥中学,学生用智能激光雕刻传统版画、为机器人编写汉剧舞蹈程序,让汉剧、版画等非遗技艺与人工智能碰撞出创新火花。

“数智技术应成为传承活化传统文化的桥梁。”该校校长彭葆蓓说,这种“科技+艺术”的融合,不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以数字技术为画笔,在青少年心中描绘出历史与未来交织的文明长卷。

“人工智能是教师的助手伙伴,但它不会也不能替代教师。”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学院副校长卡巴季扬斯基·格里戈里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教师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推送类似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它可以计算、分析,甚至模仿,但它无法替代教师的情感、智慧和人格魅力。他表示,非常乐意和中国的高校、研究机构合作。

教育的本质,是孔子的“因材施教”、是柏拉图的“以辩求真”、是叶芝的“点燃火焰”。当超越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窠臼来认识教师时,人工智能的出现并不是教师职业的终结,而是教师升级的时代动能。

消除鸿沟,不是抹平个性

“破”与“立”:以人文温度跨越“数字鸿沟”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向与会嘉宾展示智能建造数字教育创新成果。(受访者供图)

当远程智能屏亮起,在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李浩老师的带领下,该校学生与离武汉400公里的恩施庆阳坝小学学生一起做科学课实验,深入探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互相分享实验发现。而在4000公里外边疆锦绣小学合作的数学课上,武汉的教师借助点阵笔和智慧批阅系统,实时反馈、精准指导。

“这是我第一次来湖北,看到的一切让人惊喜!”可汗学院国际运营副总裁桑迪普·巴普纳对记者说。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提供50多种语言的服务,提供了数学、科学、编程等各种课程,让全世界的学生都能免费学习。5月15日,大会平行会议上,桑迪普·巴普纳介绍了可汗学院的数字化教学实践。

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域、行业、企业、社区等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观念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信息和技术的更大落差,从而进一步加剧贫富两极分化。如何跨越“数字鸿沟”,让全球共享数字时代?在此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何去何从,如何跨越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数字鸿沟?可汗学院认为,为那些无法接受传统优质教育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平台,有助于缩小教育资源的差距。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教育文化参赞李健表示,当前,印尼正全力推进“数字印尼”战略,通过国家数字素养计划、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等举措,构建覆盖全民的数字教育生态。中国提出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与印尼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双方可在数字教育标准对接、跨境在线课程开发、教师数字技能培训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数字鸿沟挑战。

“希望各国、各高校、产业界及专家交流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数字平台的经验,共同创造一个技术与教育齐头并进的未来。”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科学与创新部部长康拉特巴伊·沙里波夫在会上表示,乌兹别克斯坦将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定为国家发展的优先方向之一,在全球数字教育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成为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

“让人工智能向善的力量照亮教育的未来。”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智能时代的教育已经到来,过去知识为重的教育要转变成以能力为重的教育,期待中外学校加强合作共享,在新阶段加强项目、内容、平台、标准的供给,探索更加开放、更加共享、更加以能力为中心、更个性化的新教育。

结伴而行,不搞封闭圈子

“界”与“链”:全球“朋友圈”持续扩容

“恭喜中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并成功将成果融入国民教育之中。”会上,柬埔寨副首相韩春那洛说。

“感谢中国政府让我们加入到这个会议,中国的数字教育让我大开眼界。”瓦努阿图教育部部长第一政治顾问霍华德·阿鲁说,期待向中国学习到更多经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社会发展。

“透过湖北,我感受到了中国的活力。我们深信通过持续对话、协作与会见,能够共同开发惠及儿童、惠及教师的方案。”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公使尼古拉斯·罗伯特·托马斯,全程用中文流利发言,畅谈中英合作前景。他表示,数字教育时代为中英教育之间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展望未来,英国将致力于与中国在数字教育领域深化合作,英国驻华使馆正与中国教育部就中英教师培训等项目密切磋商,这些合作将为基础教育和特殊教育等领域带来切实助益。

“经过这次大会,我深刻体会到数字教育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新西兰驻华大使乔文博说,新西兰和中国两国合作历史悠久,新西兰所有大学都与中国高校建立了广泛合作,中国与新西兰两国正在推进一系列项目,核心是探索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现代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他告诉记者:“我们特别关注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化数字教育合作,提升教学成效。我认为这正是两国互利共赢的又一例证。”

15日,大会召开之际,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武汉科技大学马德里康普顿斯学院,该院是武汉科技大学与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案例,学院开设机器人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3个本科专业,今年秋季将正式开始招生。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校长华金·戈亚奇·戈尼兴奋地向中国学生推介,这将是一所非常棒的学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井喷式发展正深刻重构人类生产、生活和学习图景。中国高度重视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积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智慧教育平台并推动平台智能升级,广泛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合作孕育新机,同心共绘蓝图。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教育数字化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正在走向世界,全球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绿色发展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让世界成为无围墙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