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对话武汉追霞少年:与天空玩一场“猜猜猜”的游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汤炜玮 李源

东湖边追霞光的人。清风摄

有人说,武汉的夏天是橘子味的。因为,微风轻拂,橙色光晕洒满天空,就像橘子味的汽水一样让人幸福地冒泡。

5月10日,武汉“世纪大烧”晚霞拉开了夏天的序幕。在这个晨曦与余晖频频刷脸的季节,武汉的少年们开始了他们的追霞之旅。

在新浪微博、小红书上以“朝霞”和“晚霞”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社交网络上有一群“追霞者”。而“追晚霞的人”和“晚霞爱好者”两个词条下均有近400万条帖子和超过6万条评论。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通过社交媒体联系上这些追霞少年,在大学校园、咖啡馆、奶茶店,完成了与他们的对话。

东湖边追霞光的人。清风 摄

“猜中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尾”

95后程序员清风是“霞圈”资深玩家。目前,他有3个“追霞”群,群成员共有1400余人。

清风告诉记者,建群追霞始于2024年他发的一个帖子。“2024年6月29日,大雨过后,我到东湖绿道骑行,偶遇火烧云,于是驻足拍照。我把照片发到小红书上,得到很多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私信,希望我分享照片。为了方便分享,我建了第一个群,当天加了三四百人。”

“追霞就像是和天空玩一场‘猜猜猜’的游戏。”清风说,为更精准地给群内成员提供追霞信息,他下载了好几个能预测晚霞、朝霞的APP,自己试着看卫星云图。“我还结识了一位山东某高校的气象老师,当我综合各方信息觉得概率较高的时候,我也会请他帮忙把关后,再分享。”

“虽然有时综合各方信息,出现‘世纪大烧’的概率较高,但是不同点位、不同空气质量,看到的景观还是差别较大,常会有人失望。”

“预测终究是概率,去了,被鸽(没有看到);没有去,但是有霞,这些情况是家常便饭。”武汉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大三学生吕游说,阴晴不定是朝霞和晚霞迷人的地方。“心中有期盼和犹豫,同时觉察到自己正置身于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是一种很奇特的心理体验。”

95后钱钱从去年开始关注日出和日落。起初以为好看的霞光天天有,碰壁几次后开始关注预测信息。去年7月4日,她在凌波门看到了“世纪大烧”朝霞。“我到现场的时候,天空和水面已经裂开了一个红色的口子,随着红色慢慢晕染开,我沉醉了。”

5月10日,钱钱特地带着妈妈去中华路码头看晚霞。“看到太阳躲进云里了,我和妈妈打算回家。开着车刚上大马路,就看到天空变成粉红色,我们遗憾极了。”“猜中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尾。”钱钱说,妈妈倒不是很失望,反而多了一次再出来的理由。

东湖边追霞光的人。清风 摄

光影爱好者变身追光“技术派”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魏丫然也是“世纪大烧”晚霞的亲历者。去年开始“追霞”,目前,她已参与追霞50余次。

“世纪大烧”晚霞当天,她特地从学校赶到十多公里以外的武昌万象城观赏晚霞。魏丫然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高中时她就喜欢拍晚霞,当时只是用手机拍了一个人欣赏。“自从加入了追霞群,我开始研究拍摄技巧,为了把晚霞拍好看,我添置了相机,和群友探讨如何调试相机参数、修图如何使用滤镜,希望让图片呈现出更接近肉眼看到的效果。”

起初,清风也是用手机拍晚霞,后来才配置了专业相机。“有一些全能的群友,相机型号、镜头使用、三脚架选择、修图要领他们都懂,只要有人提问,他们就会回答。”

晚霞如何拍出大片感?吕游总结心得:“要出大片,必须有自然景观和人文建筑的结合,以黄鹤楼、长江大桥为前景拍比较容易出大片。但是,晚霞一般在六七点出现,而这时候黄鹤楼、长江大桥附近的灯光还没亮。要使图片效果更好,可以利用时间合成技术。在有晚霞没亮灯的时候拍一张,接着不改变机位,等灯亮的时候再拍一张,把两张图合成。”

不久前,武汉轻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王小宇签约“视觉中国”,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

喜欢旅游,想要分享美好,所以爱上了摄影。王小宇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一次青海自驾游的途中,遇到了晚霞。“我们把车停在路边,追着晚霞跑。找到一个点位,拍下了落日全过程。霞光的背景基调是白色的雪山,金色的余晖、静谧的环境,一切是那么神圣而美好。”

王小宇把视频发到网上,收到不少点赞。“之后,我开始关注光影美学,想要更好地记录这些转瞬即逝的美好。”

东湖边追霞光的人。清风 摄

天空变粉的那一刻,我被治愈了

“经历了一天疲惫的学习,从珞珈山上看到东湖漫天的晚霞,觉得整天的疲惫都消失了。”吕游说。

吕游加了一个名叫“追光的日子”的“追霞群”。这是个热闹的群,大家很热爱生活,只要看到美好的风光,都会随手拍下分享到群里。“享受了群里的美照,我也常想着分享一些自己拍的美图。以前,我不太关注天气,现在我每天都会关注天气状况,想着去哪拍美图,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更多美好。”

吕游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她曾经专程到汉口台北路拍晚霞。“在一个视野开阔的楼顶,我等了好久日落。因为云层比较厚,一直没有看到金边,我感觉应该没有火烧云了。正准备回去,在地铁站门口,猛地一抬头,我看到一片粉色的天空。没有拍到图片,觉得很可惜。但是我欣赏到了美景,也觉得很幸运。这件事启发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放弃,要有相信的力量。”

“追霞过程中,常有说走就走的旅行。”钱钱说,有一次晚上跟网友约着,凌晨4点见面看朝霞。“一会儿就凑齐了6个人、两辆车。大家一起到孝感仙居顶,看到了云海、霞光。熬了通宵,似乎也没有一点疲惫。”

钱钱说,晚霞、朝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纽带。好久不见的朋友约着一起追霞,大家立马就回到了当年相处的状态。“有一次,跟两个好朋友一起追早霞,之后我们一起吃早餐,逛街,那一天感觉特别满足。”

魏丫然就加了2个追霞微信群,每个群基本都是满员。“群里的‘大咖’们会教大家预测朝霞、晚霞,比如如何通过看云图和风向玫瑰图判定当天有没有霞光。”她说,大家以朝霞、晚霞为共同爱好,追霞的过程既是为了记录美好,更是为了分享和传播美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对话武汉追霞少年:与天空玩一场“猜猜猜”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