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宣威市务德镇在新华小学组织开展地震综合应急演练,通过"实战化"模拟提升师生应急避险能力,检验多部门协同处置水平。本次演练由镇应急管理中心统筹,联合派出所、卫生院、消防救援站等单位及全校师生共200余人参与,覆盖"预警响应—紧急避险—疏散救援—灾后安置"全流程。
一、情景模拟:三级响应启动师生高效避险
演练以模拟新华小学周边发生4.5级地震为背景,通过校园广播、警报器、铜锣"三重复合信号"启动应急响应。随着第一次警报声响起,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蜷缩至课桌下方,用书本护住头部,教师同步指导学生规范避险动作,整个过程仅用时40秒。
1分钟后,第二次警报声响起,师生按照"低姿、护头、有序"原则,沿预设路线向操场安全区域疏散。各楼层疏导教师在楼梯口、拐角处定点值守,确保疏散秩序。仅2分30秒,全校90余名师生全部安全集结,班主任现场清点人数并逐级上报,实现"零遗漏、零事故"。
二、科技赋能:智能监测+专业救援提升处置效能
演练引入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对教学楼周边地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快速生成风险评估报告。镇自然资源所技术人员结合监测数据,提出"重点区域警戒+次生灾害防范"建议,指导消防救援队伍对模拟受损建筑开展破拆救援,同步启用生命探测仪进行"被困人员"搜救。
卫生院医疗组设置临时救护点,针对"受伤学生"开展心肺复苏、骨折固定等应急处置演示。民警同步设置警戒带,疏导周边交通并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救援通道畅通。整个过程通过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多部门实时音视频联动,信息传递效率提升40%。
三、以练促防:强化安全教育构建长效机制
"以前觉得地震离我们很远,这次演练让我真正学会了保命技能!"四年级学生柳在演练后表示。演练结束后,镇应急管理中心主任张顶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现场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培训,重点讲解"伏地、遮挡、手抓牢"避险口诀和震后自救互救技巧。
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演练检验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但在应急响应速度、特殊群体帮扶等方面仍需改进。下一步将针对留守儿童、残疾学生等群体制定专项预案,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推动应急教育常态化。灾害防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全镇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进一步压实“镇村组”三级责任,完善“人防+技防”监测网络,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和应急演练,切实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到实处,筑牢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
通讯员缪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