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库资讯网 意库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动态 »

特别策划|重返新闻现场:跨国救援的深圳力量

3月31日,缅甸地震金色乡村酒店作业点,被困60小时后,1名孕妇被中国救援队救了出来。(深圳公益救援队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13日讯(记者 张玲 张宇杰 王斯涵 翁任莹 魏梓晴 实习生 杨梓豪)2025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特大地震17周年。在自然灾害中,地震以其突发性和破坏性成为对人类生存构成重大威胁的因素之一,“快速响应、全面动员、上下一心、统一指挥、协调有序”是中国从汶川地震等多次地震救援中总结出的有效策略和经验。这份宝贵经验,也借由深圳民间的救援力量,在今年的缅甸地震救援中和其他来自中国的救援队伍一起,发挥了重要力量。

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强震,造成重大伤亡,中国政府启动紧急人道救援。按照应急管理部统一调配部署,经向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报备,深圳公益救援队快速响应“3·28”缅甸地震,组织首批23名专业救援队员和1条搜救犬,携带超1吨的救援装备和物资,于3月30日9时抵达震中曼德勒市。

搜救犬多吉在缅甸地震现场画面。(深圳公益救援队供图)

经过七天六晚的救援,深圳公益救援队共完成42个工作场地的快速评估,入内搜索26处,破拆排查11处;救出幸存者2人、协助移出遇难者遗体5具,现场处置伤患3人;协同中国救援队伍开展灾民点医疗巡诊,处置伤情11人,发放药品380人次;在行动期间,深圳后方信息中心安排402人次24小时值守,为前线提供各类技术支撑(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4月4日)。

4月7日,深圳公益救援队圆满完成赴缅甸的救援任务,24名队员全员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新闻网演播室《重返新闻现场》邀请到深圳公益救援队的队员,为我们讲述他们在缅甸地震重灾区曼德勒7天6夜的救援故事。

除了救援队员外,我们还邀请了一位神秘的嘉宾,TA是谁,答案见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勇敢的狗狗,深入地震一线的英雄犬】

搜救犬“多吉”和他的训导员于雷

这次驰援缅甸地震灾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多吉——它其实是一只搜救犬。搜救犬多吉在多家媒体的报道中出现,也在当地华人的视频里出现。那么,这次派出的搜救犬是随机的还是经过了严格筛选?它的筛选条件是怎样的?在救援队里,它还有没有同类的“小伙伴”?多吉的训导员于雷都给出了答案。

【第二部分:跨国救援到底有多难?】

后方总指挥石欣和前指信息官钟树兰

一场跨国大营救,深圳公益救援队不只是 24 人1犬在缅甸地震前线出生入死,还有一批人在深圳大后方 24 小时紧跟前线救援。地震跨国救援如何克服地域时差、通信中断、交通不便以及物资匮乏等难题?如何建立救援前线与后方的无障碍通道?让我们听听石欣和钟树兰的分享。

【第三部分:他们参与救出了两名幸存者】

前线救援队员杨捷和杨振桃

这次缅甸地震救援,深圳公益救援队参与救援的两个作业点(长城饭店和金色乡村酒店)救出了两名幸存者。杨振桃和杨捷是现场参与救援的队员,他们为我们讲述救出幸存者时令人激动人心的片段。

【第四部分:“长大后,我要像爸爸一样”】

少辅队员苏雅晴和她的父亲苏富强

深圳公益救援队返回深圳当天,有一群身着蓝色制服的年轻面孔,也在机场欢迎深圳公益救援队。其中有一个女孩苏雅晴是和父亲苏富强站在一起接受采访的,她的身份是深圳公益救援队少辅队队员。我们也邀请到她和父亲来到我们演播室,聊聊父女俩之间的地震救援故事。

监制/脚本张 玲

主持/旁白王斯涵

摄像张宇杰

魏梓晴

(实习生)杨梓豪

场务翁任莹

摄影张 玲

剪辑张宇杰

设计翁任莹

特别鸣谢深圳公益救援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意库资讯网 » 特别策划|重返新闻现场:跨国救援的深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