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记者罗凯燕通讯员阮建军
近日,深圳市2024年度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面向无人机应急救援应用的低空复杂环境视觉与雷达融合感知系统研发”正式获批。项目将聚焦开发和集成多模态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突破复杂环境下无人机应急救援的技术瓶颈,实现对灾害区域的自主探索和数据采集,为城市安全与灾害防控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深圳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较多,由此带来的地质灾害和建设事故风险较高,由于灾害区域情况不明导致的救援人员工作风险高等局限性也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创新技术提升救援效率和安全性。
本次立项的“面向无人机应急救援应用的低空复杂环境视觉与雷达融合感知系统研发”科技研发项目,由深圳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技术中心)、深圳大学和中建八局华南公司三方联合申请,旨在开发并验证一套高集成化的视觉与雷达融合感知系统,并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无人机提供实时环境模型构建能力与最优路径规划支持,增强其在恶劣天气和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自主避障与导航能力,确保无人机在复杂、动态的低空环境中安全高效地执行救援任务。
该项目主要牵头部门负责人----深圳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地灾监控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魏会龙介绍,深圳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作为项目核心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救援方面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其技术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7项,并参编3项行业技术规范。中心自主研发的“地质灾害与工程结构安全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已成功预警地质灾害40余次,覆盖深圳、梅州、青岛、西藏等全国多地900余个边坡与基坑工程,积累了丰富的地质灾害数据与实战经验。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地质监测技术与人工智能、无人机应用的深度融合,为深圳构建“智慧安全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项目预期实现无人机在强光、雨雾等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目标识别准确率超90%,救援响应效率提升30%以上,为城市防灾减灾、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注入新动能。
魏会龙表示,中心将以此次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与低空应急救援场景的落地应用,助力深圳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城市。未来,该中心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为城市安全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地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