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石平
2024年10月,时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与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被安排给“科学探索奖-医学奖”获得者颁奖。饶毅在发言时直言不讳,表示协和有不争气、落后的情况,包括有任人唯亲的问题。近日,这一言论被旧事重提,引发热议。
饶毅(左)、王辰(右)曾同台颁奖(视频截图)
5月1日,现任北京大学教授的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发文《请勿错怪王辰教授》。其中提到:“确实,我批评过协和医学院,但我从来没有说过协和医学院‘乌烟瘴气’。我肯定协和医学院曾经非常优秀,但也不讳言其后来下滑。”
对于近期舆论热议的肖某、董某事件,饶毅表示:“录取、培养过程如果有违规,那应该批评、纠正。但问题不在于4+4体系本身。当然执行需要秉公办事、任人唯贤。”
在饶毅看来,“4+4的医学院教育模式,不仅肯定没有问题,而且对于协和医学院特别合适,也可以在中国部分医学院推广。”(据5月1日大皖新闻)
因为肖某、董某事件,协和“4+4”培养模式被推到风口浪尖,网友将饶毅昔日发言翻出,其实是借医学泰斗之口,证明协和医学院内部的确有问题。饶毅被奉为仗义执言、直陈时弊的“英雄”,相应的,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大力推广“4+4”的行为,就会进一步遭受质疑。不少网友将两者相关联,认为协和推广“4+4”,就是为了给“关系户”大开方便之门。
饶毅专门发文,拒当“英雄”,表明自己在协和事件中只是旁观者,同时称:“王辰教授在一个滑坡而自大的单位勇于改革才是英雄,真英雄。”同时,他还力挺协和“4+4”模式,认为该模式不仅适合协和医学院,也适合部分其他院校,可进行推广。这与当下公众对于“4+4”模式的认知和印象大相径庭,也与网友对其立场和态度的判断背道而驰,这使得不少网友怀疑他“被公关”,或是因为圈内关系磨不开面子,或是不想被裹挟入舆论风波。
实际上,饶毅教授的发言信息量很大。他首先肯定了舆论对具体几位医生和新毕业生的批评,认为是“有道理”的,但也指出应该理性批评,有理有据。而涉及“4+4”,他也强调,4+4是培养体制,与舞弊、违规无必然联系。但录取、培养过程如果有违规,那应该批评、纠正。问题不在于4+4体系本身。当然执行需要秉公办事、任人唯贤。
这其实跟网友的讨论方向是一致的。理想中的“4+4”模式确实承载着美好的愿景,从协和医学院此前的宣传来看,该模式旨在广纳天下贤才入杏林,顺应国际趋势,为医学界注入多学科优秀基因。用王辰校长自己的话来说,“4+4”选拔的学生是“素质最优秀的,品德最高尚的,最有助人之心的,最有悲悯心的,然后最愿意学医的,而且他的才能都是最好的”。如果真能做到这样,无疑是为医疗事业筑就了人才基石,注入了蓬勃活力,公众怎会不鼓掌支持?
但理想很理想,现实却很现实。从董某的“火箭式读博”到其论文涉嫌抄袭,再到一大批“4+4”学生被爆论文页数太少,学术质量存疑,大家很难相信“4+4”能培养出优秀甚至合格的大夫,也更加有理由怀疑,原本挺好的“4+4”,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被“玩坏了”,这不仅让老实苦读的传统医学生寒心,更让将性命相托的患者感到害怕。
饶毅教授的话恰恰说明,“4+4”模式作为舶来品,要在国内落地生根,必须要有严格的配套措施。选拔过程需要确保透明度,让真正学术水平出众、临床能力优秀、热爱医疗事业的人才脱颖而出;培养过程要注重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制度监管更要严格,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像董某这样令人困惑的“天才”,让“4+4”模式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饶毅教授看似“体面”的发言,实则是对医学教育改革的理性呼吁。他在文中暗示,当前舆论“集火”于王辰和“4+4”,或许是有人煽风点火,借机阻挠协和改革。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公众或许对一家医学院内部的“争斗”并没有太大兴趣,大家更感兴趣的依然是,这些事会不会滋生违规行为,会不会影响医疗质量,会不会损害公共利益。
现有的协和“4+4”,究竟是否存在暗箱操作、任人唯亲等违规行为,相信主管部门会有调查处理结果。我们也借由饶毅院士的话,表达对这一著名学府的殷切期待:“希望协和医学院能够不负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与期望,对得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对得起大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