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谭琼辉、单芳玲 )近日,恩施市金子坝街道金子坝社区收到一面写有“临危时刻伸援手 恩重如山永难忘”的锦旗。
这面锦旗背后,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救援故事,也是该市“健康细胞”建设的一例成功见证。
李巧云为段涛(左)和石海泉(中)送上锦旗。通讯员供图
锦旗背后的生死救援
4月3日,金子坝社区“尖刀班”班长段涛和队员石海泉在执行任务途中,突然发现同事田如军倒地,面色苍白,情况危急。
接受过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的段涛立即意识到田如军可能是突发心梗,迅速上前施救,让田如军保持镇静,原地休息,停止活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联系恩施慧宜中西医结合风湿医院开通“绿色通道”。
“救护车赶来需要时间,我开车送他去医院,要抢抓心梗救援黄金时间!”3分钟后,石海泉驾车赶到现场,众人将田如军抬上后座。“大家让一让,车上有急救病人!”石海泉边鸣笛边打开双闪,一路疾驰。
“保持呼吸,很快就到医院!”段涛临危不乱,护送田如军前往医院的同时,联系田如军的妻子李巧云。抵达医院,他又帮忙办理入院手续。
田如军被送入手术室时,冠状动脉已堵塞超过90%。主刀医生事后心有余悸地说:“再晚几分钟就无力回天了。”田如军接受心脏支架手术,18天后康复出院。他的妻子含泪向段涛和石海泉表达感激之情,两人温暖回应道:“我们既是同事,更是家人。”
“健康细胞”打通应急救护“最末梢”
这场生死营救并非偶然,得益于恩施市近年来大力推动“健康细胞”建设,打通应急救护“最末梢”。
去年9月18日,恩施市新塘乡50名救护员在乡中心卫生院接受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拉开了该市“健康细胞”建设的序幕。
当天的启动活动中,恩施市疾控中心联合市红十字会向救护员详细讲解心肺复苏知识,示范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方法,手把手教大家如何使用绷带、三角巾等急救用品进行现场包扎。
“如果1分钟之内使用AED对患者进行电击除颤,救活概率为90%。每延迟1分钟,救活的希望降低7%至10%……”培训现场,讲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急救知识。参训人员中有政府工作人员、村支“两委”、村医等。
如今,恩施市红十字会在市民之家、市中心客运站、恩施机场、女儿城、舞阳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投放21台“救命神器”AED。
“细胞是决定人体健康的基本要素,‘健康细胞’建设是建设健康城市的基本要素之一。”恩施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落实“全民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恩施市首次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纳入“健康细胞”建设,倡导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理念,推动“健康细胞”建设走深走实。
“人人学急救”理念深入人心
3月20日,恩施市龙凤镇开展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员培训,来自辖区各村(居)、企事业单位、学校的100余人参加培训。
大家纷纷表示,应急救护培训非常有用,在今后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运用培训所学保护自己、救护他人,为生命争取更多可能。
应急救护员教授儿童气道异物急救方法通讯员供图
去年以来,恩施市以健康家庭、健康村社、健康乡镇为主体,全面推动“健康细胞”建设。目前,该市已在乡镇、村(社区)、医院、学校和家庭中培训了数千名应急救护员。
正如段涛和田如军一样,每一个经过培训的“健康细胞”,都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生命的守护者,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这面锦旗,不仅是对段涛和石海泉的赞扬,更是对恩施市健康细胞建设成果的肯定。”恩施市疾控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健康细胞”涌现,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