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覃辰恺 王清江
为筹备湖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近日,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组织113名体育教师开展为期4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项培训。此次培训聚焦板鞋竞速、高脚竞速、珍珠球、陀螺、毽球等7个特色项目,以培养“教学+执裁”双能骨干为目标,推动民族体育在校园及社会普及,助力民族文化传承与体教融合发展。
多元课程设计:理论与实操并重,培育“双能”师资
培训围绕“文化传承+技能提升”双主线,设置理论教学与实战训练模块。学员不仅系统学习各项目的文化内涵,如板鞋竞速的协作精神、珍珠球的历史渊源,还深入钻研竞赛规则与技术要点,理解“以体育人”的育人价值。
实操环节中,教师们通过板鞋穿戴、旱船操控、高脚平衡等分组训练,在单人技巧与团队协作中打磨核心技术;同步融入裁判课程,为运动会储备专业执裁力量,实现“教学”与“执裁”能力双提升。
蹴球实操
参训教师孙茂杰表示:“培训既有高校专家的理论解析,又有运动员的现场示范,讲解细致、示范到位,让我们在未来教学和执裁中更有底气。”
专业资源汇聚:高校学者与运动员联手授课
珍珠球教学
高校专家从项目规则、教学难点及前沿理念出发,为教师们搭建系统化知识框架;曾参与全国民族运动会的运动员则现场演示标准动作,分享实战经验,让抽象的技术要点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技巧。“高校学者+资深运动员”的模式,有效提升培训实用性。
多维保障机制:持续夯实培训实效
陀螺实操
宣恩县多部门协同构建服务保障体系,县教育局协调人员和场地、县民宗局购置专业器材,满足百人同训的硬件需求;考核环节增设“教学模拟”场景,要求教师现场设计民族体育课程方案,由专家团队从文化融入度、教学创新性、安全规范度等维度综合评分,参训学时纳入继续教育,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挂钩,切实提升培训转化实效。
以训促学谋长远:推动民族体育“进校园、进社区”
毽球实操
作为湖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承办地,宣恩县以“教师带动学生、校园辐射社会”为路径,计划将板鞋竞速、珍珠球等项目融入学校体育课堂与社会全民健身活动。宣恩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民族体育“进校园、进社区”,助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