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楚大地的核心腹地,武汉市洪山区宛如中部地区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这里科教资源位居全国前列,35 所高校星罗棋布,60 万在校大学生恰似奔涌的智慧浪潮,源源不断地为这片土地注入生机与创造力。“山水相依,湖城共生”的格局为区域发展构筑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根基。
尽管坐拥雄厚的资源,洪山区却面临着一道亟待攻克的发展难题:如何将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与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共进?高校与市场之间仿佛横亘着一道无形的屏障,大量优秀科研成果难以走出实验室、迈向市场,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衔接。
洪山区重磅发布的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山水星光”计划,为破解难题提供了新方案,开启了洪山区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崭新征程。“山水”代表着洪山区将山水资源作为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让科技创新在优美的环境中孕育成长。“星光”象征着科技创新的熠熠光辉,照亮产业发展之路。而“环大学”则巧妙地将高校的教育、人才与科研资源与区域发展紧密相连,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探索出一条以“空间为支撑、生态为依托、创新为灵魂、人才为根本”的融合发展新路径。
洪山区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让沉睡在高校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苏醒”,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团队在洪山创新创业,洪山区实施“拨改投”,对以自有科技成果转化设立的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最高给予300万元资金支持。这种“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资金扶持模式,犹如一场及时雨,精准解决了创新创业团队发展初期面临的资金短缺难题,为企业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在这样的政策激励下,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与优质项目汇聚洪山区。洪山区凭借出色的创新发展表现,连续多年在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中位居武汉市乃至湖北省首位,在全国也名列前茅,成为备受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
当然,在推进“山水星光”计划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与难题。比如,如何打破高校与市场之间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壁垒,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沟通协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确保资源精准流向真正具有技术实力与发展潜力的项目,避免被短期投机行为利用,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政策执行能力与监管水平;在积极吸引外地优质企业和资源入驻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深耕本地创新土壤,培育本土创新力量,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均衡配置与可持续发展,也是需要深入思考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洪山区将凭借坚定的决心、创新的举措与不懈的努力,在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与成就,真正成为全国环大学创新经济带的标杆典范,让“大学之城”的魅力与光芒更加耀眼夺目,书写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的精彩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超洋(武汉市洪山区委组织部)
责编: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