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畅、通讯员姚重)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企业、个体户在经营活动中哪些行为有失信的风险?4月21日,武汉市绘制信用风险图谱,帮助250余万经营主体“避坑”“改错”,维护市场信用。
这两份清单由武汉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分别是《经营主体信用合规指引清单》《经营主体信用修复指引清单》,对经营主体常见的市场监管领域信用风险点和信用修复流程进行梳理。
“比如,企业补报了未报年份的年度报告后,按照清单的指引,通过线上或者线下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可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营主体信用合规指引清单》针对8项高频风险点提示违规风险,包括经营主体年度报告公示、涉企信息公示、营业执照规范使用、合规退出、短期歇业、实际住所与登记住所或者经营场所一致性等。《经营主体信用修复指引清单》则提示了信用修复渠道,明确了修复条件和流程等内容,提示经营主体主动纠错,重塑自身信用。
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武汉综合金融平台“汉融通”归集涉企信用数据19类57项,覆盖市场主体29.5万家,入驻机构1675家,累计促成融资4218亿元。
2025年一季度,武汉新登记企业数量达到7.8万余家,同比增长52%,经营主体超过250万,呈现“开门红”。目前,武汉正在开展深化信用提升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建立“预防、提示、修复”全周期信用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