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丽英教授(图中黄衣者)讲述救人经过
患者送来锦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通讯员 刘禹
4月17日上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中心门口上演感人一幕:曾在马拉松赛场突发心搏骤停、幸得路过事发地的“医生跑者”出手相助的黎先生(化姓)手持锦旗,向救命恩人詹丽英教授深深鞠躬致谢。这场跨越近30天的生命接力,见证了医者担当与人间大爱的交响。
2025年3月23日,詹丽英教授在参与马拉松健康跑、途经江汉桥赛段时,发现有一名跑者突然倒地不起。经过专业判断,詹丽英教授确认患者出现心搏骤停后,立即展开教科书式急救:精准实施每分钟100—120次胸外按压,同时指挥现场跑友建立急救通道,紧急呼叫救援。令人动容的是,多位素不相识的跑者自发组成“生命护卫队”,有人用衣物为患者清理气道,有人接力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经15分钟高效施救,患者恢复了自主心律,为后续治疗赢得黄金窗口。
詹丽英教授回忆,当时她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意念——“救助患者”,这完全是医者本能的驱使。在众人齐心协力抢救下,心跳逐渐恢复的患者被迅速地转交给事发地最近的武汉市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许涛主任团队,继续进行后续救治。
参加完健康跑的詹丽英教授一直牵挂着患者的情况,经与武汉市第四医院对接,患者系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引发的心搏骤停。值得欣慰的是,由于抢救及时,当天下午患者心律失常已得到有效控制,第二天患者意识也逐渐恢复清醒。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黎先生康复出院。
再次见到患者黎先生,发现他恢复如常人后,詹丽英教授倍感欣慰。她还特别叮嘱黎先生,可以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和重症医学门诊(ICU后门诊)就诊,继续筛查恶性心律失常的可能原因。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约54.4万例,院外存活率不足1%。及时有效的现场心肺复苏可以为院外心搏骤停的患者赢得活下来的机会,心肺复苏技术的宣教和普及是提高民众参与度和社会急救能力的有效方法。针对心搏骤停的急救技能,詹丽英教授建议市民掌握“急救四步法”:1、立即拨打120;2、持续胸外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深度5—6cm);3、可按说明书使用AED除颤;4、专业人员到达前不中断抢救。
春日的阳光透过诊室窗户洒在锦旗上,“大爱无疆,医者仁心”八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这次成功救治中既有医者的能力和担当,也有社会民众的大爱和光辉,是“社会急救+专业医疗”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