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覃辰恺 王清江
千年文明交融,荆楚大地谱写民族史诗!
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
即将启幕
您是否想过——
三千年前的玉雕神人藏着怎样的信仰密码?
刻有最早“荆”字的陶罐如何见证楚地文明源流?
秦简上的律令文字怎样折射多民族治理智慧?
一场颠覆传统的沉浸式文物盛宴
即将揭晓答案!
4月27日
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
将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
展览集结湖北省内
27家文博机构
展出150件/套珍贵文物
其中一级文物近30件/套
展览以“贡献大一统”“促进大融合”“维护大团结”三个单元,呈献包含玉器、陶器、简牍、书画在内的多类文物。其中,有6件(套)展品为2024年的考古新发现,还有个别文物为首次展出。
石家河玉神人像,新石器时代,天门市博物馆藏。石家河玉匠吸纳了黄河流域器物上常见的兽面纹,并将其与本地“虎”“凤”图腾相融合。
荆纹陶罐,新石器时代,荆州博物馆藏。这件陶罐上有目前所见最早的“荆”纹符号,其写法与西周青铜器上的金文“荆”字非常相似,具有现代“荆”字的雏形。
焦墩卵石摆塑龙,新石器时代。文物被誉为“长江流域第一龙”,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盘龙城绿松石镶金饰,商代早期,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藏。文物距今约3500年,是迄今东亚地区所见最早绿松石与黄金结合的器物。据科技考古成果显示,其原料可能来自十堰地区。郝勤建拍摄
金凤冠,明代,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藏。为明朝朝廷赏赐给施南土司夫人的物件。
从黄河之畔到长江之滨,中华文明的曙光初绽时,各民族的文化便已在湖北这片土地上交织。
数千年来,我们在风雨兼程中交流互鉴、融合共生,逐渐形成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命运共同体,谱写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荆楚华章。
文物承载着过往的故事,有力见证了各民族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历史。
4月27日,等你亲自走入湖北省博物馆,沉浸式探索荆楚大地上发生的那些动人故事。
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
展览时间:2025年4月27日-10月
展览地点:湖北省博物馆南馆三楼特展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委统战部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承办单位:湖北省博物馆
协办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武汉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院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 江汉关博物馆 江汉大学音乐学院
襄阳市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 随州市博物馆 宜昌博物馆 荆门市博物馆 咸宁市博物馆 天门市博物馆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 黄冈市博物馆 赤壁市博物馆
宜城市博物馆 枝江市博物馆 黄梅县博物馆 鹤峰县博物馆
凤凰咀遗址文物保护中心 荆门市屈家岭遗址保护中心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
赤壁青砖茶博物馆 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