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在则在打扫墓地
舒在则为纪念碑描红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晓梦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清明节到来前,在黄石市阳新县狮子山红军公园里,一位头发斑白的退伍军人正手持毛笔,饱蘸红色颜料,专注地为烈士纪念碑描红。
这位退伍军人名叫舒在则,今年72岁,是黄石市阳新县龙港镇坜上村六组村民。20年来,他风雨无阻,义务守护着狮子山上的红军墓。
1
他们是跨越时空的战友
狮子山红军公园里面矗立着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碑,这里之前的名称是狮子山革命烈士陵园。
“这里安葬着鄂东南特委书记吴致民和多名红军将士的忠骨。”舒在则一边整理花圈,一边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
他16岁入伍,成为一名工程兵。在部队,他曾到湄公河前线修路筑桥,也曾经与死神擦肩而过。“当年要不是班长拉了我一把,我也差点就成了烈士。”回忆过去,舒在则感慨万分。
1976年,舒在则退伍回到了湖北阳新县老家。2005年夏天的一天,他来到狮子山晨练,偶然间发现了齐腰深的茅草间竟然有一座纪念碑,仔细一看,竟然是修建于1981年的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碑,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7人。
“我也经历过战争,我和他们是跨越时空的战友,他们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我觉得我就应该守护好他们。”舒在则说,自那以后,每到周末他就上山打扫陵园,严寒酷暑,从未间断。2010年开始,他干脆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烈士陵园的维护和清扫工作,昔日的老兵成了默默坚守的守陵人。
一开始,家里人不理解,但舒在则说,革命年代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祖国,和平年代应该让他们安息。在看到他的坚持后,家里人被他深深感动,“父亲是全家的榜样。”小儿子舒忠平说。
2
义务修整陵园20年
扫地、割草、栽花、种树……20年来,舒在则一直在陵园里忙碌,有时候一忙就是大半天。“我经常早上五点多就到这里打扫,以前上来都是土路,后来政府修了路,我现在可骑电动车上山。”舒在则说,山上落叶多,杂草也多,他还自费购买了除草机、镰刀、锄头等各种工具,还在附近修了工具房。
“最开始我在墓碑边种鸡冠花,但是太干了不好养,现在改种红叶石楠,你看长得多好。”舒在则对极目新闻记者说,过几天他还要来给树木剪枝。就在清明节的前几天,他还拉着老伴一起,为这些红军墓碑描了字。
“有的墓碑上的字看不清,来瞻仰烈士的人们就会问我。”舒在则说,除了这次,他也经常不定期描字,哪里看不清楚他就描哪里。2017年,他还自费三千多元请人搭了架子,给十几米高的纪念碑描字,描正下方文字时,他站也不是、跪也不是,猫着腰,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
曾经有游客问他,你干这些一个月多少钱?他笑着反问:“烈士们干革命时,有工资吗?”
“现在我70多岁了,政府关心我的身体,请了专门的人来负责清扫,我现在主要是修剪树木、养护花草,哪里有破损我就修补修补。”舒在则说,趁着现在还能干得动,他就想义务干一辈子,守护好这些红军将士们。
3
给下一代讲红色故事
舒在则义务守护红军墓的事迹在当地慢慢传开。他荣获“湖北省模范退役军人”“湖北好人”“荆楚楷模”“黄石市新时代共产党员楷模”等荣誉称号,2021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在他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人自发来到烈士纪念碑前敬献鲜花、默哀致敬,聆听先烈革命故事,表达对英烈的缅怀,也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被他感动。龙港义工协会在陵园捐资修建了十几把长椅,武汉一位爱心企业家专程来到舒在则家,送来一批生活物资,请他转交困难群众。
“你看,这是从武汉来的大学生,我给他们讲解红色故事的照片。”舒在则一边给记者看手机里面的照片一边说,就在今年的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龙港镇八一小学还邀请他去分享了他的故事。
大概5年前,舒在则开始写日记,他把自己的所思所感都记在本子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在2021年的日记本扉页上他这样写道。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除了义务守护红军墓,近些年,舒在则还在村里的小学门口担任起了义务交通指挥员。
他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先来到狮子山上干点活,等到学生到校时,再到学校门口担任交通指挥员,之后再来狮子山上修剪花草树木,下午学校放学,他再去担任交通指挥员。
“很充实,也感到很幸福,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要珍惜。”舒在则说,“如果哪天我真的干不动了,或者我走了,我想让我侄子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