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特派记者 邓波 满达 发自缅甸曼德勒
海报制作 朱睿怡
缅甸当地时间4月1日凌晨4时37分,曼德勒市30条70-71废楼外灯火通明。
这栋原来的8层酒店,地震后“馅饼式坍塌”,只剩下了上部的4层楼房。中国国际救援队和曙光救援队的队员们,正在严重倾斜的楼体里进行破拆作业。在投入了十几个小时的紧张搜寻后,他们在废墟里听到了3次有规律的回应。
厦门市曙光救援队队长王刚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当地时间3月31日中午,他们接到了当地群众的求助,称这栋在翻修过程中被地震震垮的楼房废墟里有生命迹象。经过紧密搜寻,他们确定废墟里有疑似生命迹象,随后将消息同步给了从北京奔赴而来的中国国际救援队。
中国官方与民间的两支队伍会合后,立即展开细致搜寻。双方交替搜寻、互相印证,通过人员喊话,让被困人员作出回应,再通过声波和雷达探测,双方确定了被困人员有存活希望,以及大概的所在位置。
但这次的搜救并不顺利,救援队员一直喊话希望与被困者产生交流,但并不是次次喊话都有回应,失望与希望交替。狭小的空间里,救援队员们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再听一次吧!”救援队员们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作业时间太长,用人工加仪器的方式搜索了三遍,没有任何的声音回应,已经不确定被困人员是否还有生命迹象。3月31日23时许,大家开始沉默,有些灰心。
4月1日0时08分,搜索了三次都没有回应,于是退出进行重新决策。休整了十来分钟,调整方案,大家互相鼓劲,“已经努力整整十个小时了,不能这么放弃!”“再试试吧!再往下打打吧!”
1时43分,正在作业时,余震来了,危楼里的队员天旋地转,紧急撤离的哨声响起,在场的救援队员们赶紧撤离。
等余震结束,大家再一次进场搜寻,搜救二组正在更换锯片,这时突然听到了连续三下的“铛铛铛”。大家互相用眼神交流,随后一起看向了竖着的下水管。接下来,管道又传来两声敲击声。
“听见声音了!听见声音了!”凌晨2点,进场搜寻的队员跑出了废墟,向场外排队等待轮换的队员们大喊,大家纷纷站了起来,又有劲了。5分钟后,队员们再次进场搜寻,但再一次失去了回应。
轮换了两组,救援人员将下水管道切开,通过管道向下呼喊,又有了回应。这时候尝试往下方输送水源,疑似被困人员再一次敲击。根据回应,又重新判断了被困人员位置,于是改变策略,从危楼背后横向破拆,再向下破拆……
记者发稿的此刻,艰难的搜救仍在继续。
清晨7时,朝阳升起,无人有困意,大家仍在努力着,揪心盼望着,期待再一次听到被困人员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