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黄涛 通讯员胡梦 万凌翔)77岁的孙先生是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最近一次腹痛发作后,孙先生到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就诊,查出“胆总管结石”。考虑到年龄较大、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术后T管留置风险等因素,孙先生对传统取石手术十分抵触。专家团队为其“定制”三孔法微创手术,成功无痛取石,并且不用留置T管。
“胆总管结石患者常因胆总管梗阻引起黄疸、肝功能损伤、胆管炎,更有甚者导致急性胰腺炎来就诊,这种疾病对老年患者危险性较大,甚至引起死亡。”接诊的沈银峰主任医师介绍,在既往的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一般施行两种手术,第一种是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口取石+T管引流术;第二种是行ERCP(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取石。第一种传统腹腔镜胆道取石手术需要在腹部开4个切口,术中切开胆总管进行取石,术后还要留置T管及腹腔引流管,术后恢复长达月余,而拔除T型管时还有胆漏的风险,使整个恢复期可能长达数月。孙先生因胆总管结石较大,已经超过了10mm,在ERCP下取石可能存在困难,而且ERCP手术可能对十二指肠乳头造成损伤,后期胆道感染的风险大。
综合考虑孙先生年龄较大,有严重的肾功能不全,且孙先生对留置T管引流很抵触,肝胆外科主任李汉军等联合肾病科专家会诊,建议可以经胆囊管进胆道镜取石。手术中,在麻醉师的配合下,沈银峰采取三孔法游离胆囊,确认胆总管通畅(直径约5mm)。切口胆囊管近端,引入3mm纤维胆道镜,于胆总管下段发现一枚色素性结石。以取石网篮完整取出。手术很顺利,术后无胆漏、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睡一觉手术就做完了,麻醉散了后伤口有点疼,但是比起犯胆结石的疼痛真的不算什么”,孙先生恢复良好,术后8天出院。
李汉军解释, 三孔法微创治疗主要通过3个不足1厘米的切口,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探查取石。这种治疗方法,一方面减少了切口的数量和面积,降低切口感染、腹腔粘连、腹部疼痛的风险;一方面因为不需要切开胆总管前壁并放置T管引流,避免了对胆管壁和Oddi氏括约肌的损伤以及拔管后胆漏的风险;另一方面,缩短了手术时间,保护患者肾功能,降低了手术中风险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