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陈木子)9月29日,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成功举办第三期“一案一席谈”典型案例研讨交流活动。本期活动聚焦数字经济背景下未公开游戏角色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旨在通过剖析具体案例,明晰法律适用,凝聚司法与学界智慧,共同探讨数字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路径,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东湖高新区法院分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魏兰在活动致辞中指出,游戏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文化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游戏角色作为核心创意载体,其未公开的设计细节与理念往往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准确界定此类信息的法律属性,妥善平衡创新保护与行业发展,是司法服务保障新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她期望通过深入研讨,为相关司法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活动期间,东湖科学城人民法庭庭长吴国阳发布了《数字经济典型案例汇编(二)》,系统梳理了法院在涉数字经济纠纷审判中的经验。在主题发言环节,吴国阳庭长详细解析了“武汉某公司与黎某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的裁判思路,重点阐述了未公开游戏角色构成商业秘密的认定要件、侵权判定逻辑及损害赔偿考量因素,为类似案件处理提供了实践指引。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李薇薇副教授围绕“网络游戏等新业态下商业秘密保护的定性与定损”作了专题发言。她从法律构成要件入手,分析了未公开游戏角色作为“经营信息”的可保护性,并结合相关案例,建议企业在损失计算上应从关注“信息本身价值”转向评估“竞争优势损失”。她还系统介绍了涵盖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维权的全链条商业秘密保护策略。
在交流环节,来自武汉两点十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玩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艺画开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木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代表,结合自身在创意设计、技术研发和运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享了在商业秘密维权过程中面临的举证难、鉴定成本高、损失认定标准不一等困境,表达了对于明确法律规则、降低维权成本、统一执法尺度的迫切期待。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四级高级法官彭林在点评总结时指出,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对司法审判不断提出新挑战。本案探讨拓展了商业秘密客体范围的认识,为游戏产业提供了更宽广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探索,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她强调,游戏角色形象所承载的具体设计参数和细节,在符合“不为公众所知悉”并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条件下,可以依法被认定为商业秘密予以保护。
据悉,东湖高新区法院打造的“一案一席谈”平台,旨在通过承办法官主讲、专家学者共议的方式,深入解读典型案例背后的法理、事理与情理,以更贴近实践的方式提炼裁判规则,传播司法理念。该活动持续聚焦产业发展中的前沿法律问题,致力于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创新活力贡献司法智慧。